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7)河南梆子和宋代“路歧人”一脉相承


第二章

4、河南梆子和宋代“路歧人”一脉相承

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之后,都要重打鼓另开张,总要有新的历史人物粉墨登场。

清王朝建立后,历经明末战乱的中国有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经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也就是在这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戏曲浪潮,川剧、秦腔、汉剧、楚剧、淮剧、扬剧等相继涌现,京剧也应运而生,打破了昆腔一统天下的局面。

清代开封戏剧之繁盛,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中也有记述:“开封地处中原,财丰物阜。同光之际,歌咏升平。以论戏剧,本处优等地位。盖当时名优以京师为中心点,初被挤,则至山东之济南,再被挤,则至河南之开封。故就当时之统计,开封戏剧之盛,位置实为第三。花旦天凤名满天下,凡过开封者,无论士商,咸以不见天凤为恨。时戏剧古风未泯,昆黄并重。凡籍隶梨园者,亦必兼通昆曲,此盖开封戏剧之极盛时代也。”

有着悠久戏曲历史的开封,在这次戏曲兴盛浪潮中,自然也不甘寂寞。在开封周围广大农村的土台上、寺庙旁、席棚下,一种新的戏曲唱法正在悄然兴起。

这种唱法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因主要在河南演唱流传,俗称“河南梆子”。

据清代李绿园所撰《歧路灯》和杞县《县志》的有关材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梆子戏已在开封周遍地区盛行。梆子戏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被称为“梆罗卷”。

梆子戏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而在起腔与收腔时,多用假声翻高,尾音带“喊儿”,时称“赝腔”,或叫“拐头钉”,民间根据这种特点,说河南梆子是“河南讴”。

这种唱法乡土气息浓厚,戏词浅显明白,语言诙谐朴实,在剧目、唱腔、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所丰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粗犷、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委婉明丽的风格。

但总的来说,那时的梆子戏还处于草创阶段,唱词粗鄙,时常还间杂有淫言秽语,唱腔也比较单调。有的县衙门认为梆子戏有伤风化,曾下令禁演。

关于河南梆子戏的起源和传承变化,因缺乏确切的历史记载,在学术界争论殊多,综合起来,有起源于河南民间、起源于秦腔和山陕梆子、起源于弦索等几种。

河南梆子的最初形式比较简单,时称干梆子。

张履谦在1934年成书的《相国寺民众娱乐调查》中说:“河南梆子戏,系由于工农大众所发起。因为他们均系文盲,纯系师徒以言语传习,并无剧本之编辑。考现在唱词中,仍多土语土音,颇使人不易了解。至河南梆戏之源流,则由于干梆子。所谓干梆子,类似现在的独角戏,以一人执三木棍,一长二短,长者挟于腰间,短者执于两手,相击成声,以短者作板,长者作过场。”所以,河南梆子“是为劳工们所发起”。“劳工们因为教育程度的低下,所欢迎的戏,自然不是‘斯文’的,而是‘俚俗不堪’的”。

这段论述语言浅白,证据确凿,脉络清楚,条分缕析,比较让人信服。

1981年,张鹏在专著《豫剧源流新探》中论述:“梆子作为中州地区的戏曲声调,乃是从索弦发展而来,即由‘本地所近者’对弦索加以递改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豫剧为北曲系统的一个分支,由弦索演变而来,而不是外来剧种传到河南后和当地什么民歌结合而成,它是河南人民的创造,是河南的土特产。” 

1985年,孔宪易在《河南梆子源流蠡测》中更进一步提出,河南梆子是在中原“小曲、小唱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它是中原弦索一线发展下来的”。清代李调元在《剧话》中所提到的“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极有可能是河南梆子戏的前身”。在论述到豫剧与秦腔、同州梆子的的关系时说:“从唐中叶之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的东移,开封这座‘八省通衢,中原名都’,在戏曲上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段时间中,关于戏曲上,谈开封的比较多,谈西安的比较少。如果说河南梆子各方面受秦腔、同州梆子的影响而逐渐成熟起来,倒不如说,秦腔、同州梆子是在河南梆子的影响下才逐渐成长起来的,这倒更符合实际情况。”

越来越多的研究一再证明,河南梆子是以开封为中心兴起、发展、流播的,是和宋代“路歧人”游走广大乡村所传下的戏曲形式一脉相承的。

河南梆子的曲调吸取了开封一带盛行的多种民歌小调的音韵风味,形成迥异于其他剧种的独特旋律。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论》中说,“河南这样在历史上戏剧和民间艺术本来丰富的老戏窝,创造出了形成现在豫剧这样一种地方色彩特别浓的新的梆子声腔,是很不容易的,那是由于它和本地的原有民间艺术如说唱、小戏等互相结合融为一体的缘故。”

河南梆子所使用的语言,以开封官话为主,属中州音韵,其渊源出自北宋祥符元年成书的《大宋重修广韵》,又和“中原音韵”有亲缘关系。

近代以来,开封话受“旗人”的影响,语音字调与京调有相同之处。

开封话受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字调调值平和,语调温和,又处于语音的南北过渡区,字分尖团、口齿清晰流利,是地道的中州语。

“河南梆子”的产生始于开封周边,“河南梆子”的名字,也始于开封。

北宋真宗时期,曾因“国出祥瑞”,把开封改为“祥符”,其名字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因开封长期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话也就是河南的地方“官话”,京剧中所说的“湖广调,河南韵”,就是指的“祥符调”。祥符调又称“中路调”,艺人和戏曲论者多把“祥符调”唱法视为豫剧的正宗。

豫剧植根于民间的土壤,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直到现在,豫剧仍然是全国剧团最多,流传地区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地方剧种。


本文栏目:豫剧春秋,关键词:豫剧春秋 樊城 ,网址:《豫剧春秋(7)河南梆子和宋代“路歧人”一脉相承》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yjcq/3847.html


  • 上一篇:豫剧春秋(6)豫剧历史上的重镇——朱仙镇
  • 下一篇:豫剧春秋(8)豫剧早期班社的组织形式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