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 对话杨凤一:传统昆曲的现在样式

    北昆新戏《旧京绝唱》以表演大师韩世昌为原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北平一个昆曲戏班在沉没中挣扎的故事,其中既有
  • 董伟:大力推动京剧艺术发展繁荣

    虽说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已胜利闭幕半月有余,但精彩的演出、丰富的群文活动至今仍让无数观众回味无穷。近日,第
  • 王祖皆:讴歌永不消逝的信仰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我国第一部红色谍战题材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 蒋建国:走市场,抓效益,为观众服务

    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可谓双喜临门:剧院的参演剧目《风雨丽人行》获得了第十三届文
  • 李洁:京剧演员最重要的是坚守

    电话里,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洁声音清脆,平易之中透着坚定的热情。谈到这次荣获首次单独评选的文
  • 李梅:扎根西部的艺术之树

    今年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梅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的第30个年头。30年来,她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艺术形象:《留下
  • 茅威涛:荣誉是光环也是“紧箍咒”

    1993年,《陆游与唐婉》获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1994年,《西厢记》获第四届文华大奖;1999年和2004年,《孔乙己》和《藏
  • 沈铁梅:希望戏曲真正走近观众

    欲采访沈铁梅时,恰逢她在京、鄂、川等地辗转洽谈优秀保留剧目巡演事宜,几天之后,才等来她有些许闲暇时间接受采
  • 林奕华:娱乐不是戏剧的目的

    他为人感性,说起《甜蜜蜜》里的某段情节,在讲座现场就红了眼睛,需要深呼吸来调整情绪。他爱看《乱世佳人》,所
  • 谁还能像她那样演她

    数月以来,犹如严凤英附体,吴琼铆足了劲,晚上终于可以躺下来时,她觉得自己都快虚脱了。吴琼为《严凤英》瘦了十
  • 马金凤的“不为”

    豫剧大师马金凤在80年的演艺生涯中,每次演唱后,为保护嗓子,都要喝上一碗面汤,这是当年她唱戏把嗓子唱哑后,一位
  • 陈爱莲:生命不止 舞之不休

    曾经在艺术人生中看过陈爱莲的故事,年过七旬的她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天练功,甚至登台表演,她对舞蹈的痴迷深深地打
  • 江青身后样板戏:编导们被“导演”的命运

    江青被称为样板戏的“总导演”,一半是自封,另一半却也来自真实。因为没有江青这个“总导演”,样板戏就不会被抬
  • 言慧珠:生得美丽,死得漂亮

    摘自文汇出版社《粉墨人生妆泪尽》 言慧珠是我国著名言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言菊朋之女,先学程派,后跟梅兰芳大师学戏
  • 张国立的北漂生活

    在一份表格上,张国立在“爱好”一栏写着: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好友陈道明每次碰到张国立都对他说,“你少工
  • 周信芳:上海传奇麒麟童

    周信芳(1895―1975)老生演员、导演、编剧、麒派艺术创始人。中共党员。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诞生
  • 孟京辉:话剧是城市重要的精神空气

    在外地人眼里,孟京辉几乎就是小剧场话剧或者先锋话剧的同义词,其导演的话剧《恋爱中的犀牛》《琥珀》《艳遇》等
  • 陈平:艺术永远是第一标准2

    日前,国家大剧院迎来正式开幕两周年的日子。这两年里国家大剧院每天都会有高水准的音乐、戏剧、舞蹈等门类的演出
  • 首页
  • 上一页
  • 9
  • 10
  • 11
  • 12
  • 13
  • 下一页
  • 末页
  • 13186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