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杨凤一:传统昆曲的现在样式
北昆新戏《旧京绝唱》以表演大师韩世昌为原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北平一个昆曲戏班在沉没中挣扎的故事,其中既有 -
董伟:大力推动京剧艺术发展繁荣
虽说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已胜利闭幕半月有余,但精彩的演出、丰富的群文活动至今仍让无数观众回味无穷。近日,第 -
王祖皆:讴歌永不消逝的信仰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我国第一部红色谍战题材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
李利宏:诗性的现实主义导演
李利宏在戏剧导演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应该成为一份证明,证明着中原戏剧近年以来的扎实崛起。李利宏不是一个个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
50年的演艺生涯,与关肃霜搭档40年,担任老师10年……他把一生献给了京剧事业;4月1日早上9点42分,云南著名京剧表演艺 -
田沁鑫:《四世同堂》做了一把英雄
1943年9月,老舍夫人携子女逃出北平,辗转到达重庆与老舍团聚。夫人对在沦陷区北平所见所闻的诉说,激起了老舍的创作 -
陈爱莲:争取早日复排舞剧《红楼梦》
“我争取早日复排舞剧《红楼梦》。”这是笔者不久前采访舞蹈家陈爱莲时,她所说的一句话。 陈爱莲今年已经72岁了, -
余青峰:一杯苦茶背后的剧作家
“红人榜?”余青峰的脸上闪过一些惶惑,“我不是红人,说实话,也不太想成为红人。如果真要红,我倒是希望我所从 -
吴琼:我和严凤英隔空对话
半个世纪前,一个女子用毕生的精力与热情将黄梅戏唱遍大江南北,并走出了国门,她就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半个 -
张英席很带劲儿
日前,一部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作制作的原创歌剧《咏·别》在上海试演,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部汇集了众多 -
裴艳玲:要保得住、守得住传统艺术
5岁登台,9岁挑梁,年逾六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已经在舞台上走过了近一个甲子的时光。她一年有约300天奔走在各地 -
辅佐三代旦角,捧红两朵梅花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的特点,听来让人耳热心酸,痛快淋漓。梆子行里的人都知道,小生难唱,梆子小生 -
谢涛:被观众喜欢很快乐
采访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2010年文华表演奖得主谢涛时,她和《傅山进京》剧组刚刚参加完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 -
对戏曲艺术应有不拘一格的追求——访袁慧琴
袁慧琴,中国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京剧老旦。多年来,她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如京剧电视连续剧《契 -
冯咏梅:贴近百姓,艺术才有生命力
7月8日至25日,云南省玉溪市滇剧团副团长冯咏梅率团参加了第38届法国圣特市和平艺术节和法国南部古城勒皮·昂沃莱国际 -
魏积安:演话剧最累,但也最有成就感
20年前,刚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魏积安主演了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获首届文华表演奖;20年后,他挑战自我, -
陈少云:以现代精神发扬麒派艺术
由艺术大师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艺术,是“海派京剧”的精髓。近年来,麒派演员渐少,新学者亦不多见。陈少云,这位被 -
李树建:只有出精品才能救剧团
2010年5月获得首次单独评选的文华表演奖,6月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二团团长、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