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榜?”余青峰的脸上闪过一些惶惑,“我不是红人,说实话,也不太想成为红人。如果真要红,我倒是希望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能红起来。”
尽管他拒绝“红人”这个称号,但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没法不将他列入杭州文艺界“红人”的行列——
越剧《结发夫妻》、《简爱》、《女人街》、《烟雨青瓷》、锡剧《江南雨》、绍剧《秋瑾》、黄梅戏《莲花》……近几年,一部部引起轰动的戏剧作品,编剧是同一个名字:余青峰。
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曹禺剧本奖,文华优秀剧目奖等多项编剧大奖的获奖名单里,都有同一个名字:余青峰。
前不久,“首届杭州国际青年剧作家论坛”上,近20位来自国内戏剧界的专家和9位来自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的优秀青年剧作家济济一堂,所有来宾集体观摩了三部越剧《大道行吟》《洪昇》和《赵氏孤儿》,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个杭州编剧:余青峰。
矢志坚持:将苦的铁观音泡成清香的龙井
“我爱喝茶。特别是铁观音,家乡产的,第一泡特别苦,但苦过之后,越泡越甘甜。”
余青峰是福建人,铁观音是福建茶。铁观音,似乎对他有特别的寓意,因为,茶与他一样,开始都那么“苦”。
1995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到福州的一家剧院工作。虽然是剧院,但他的岗位却与戏剧无关,而是做行政。7年时间里,用他的话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干干杂活儿”:写报告、弄宣传材料,还要给领导写发言稿。日子一天天地混着,每天,他要用80%的精力去应付这些,而只能用20%的精力在夜深人静时创作。这种与理想相背离的生活,让他的内心越来越痛苦,终有一天,他下定决心离开。
谁都没有告诉,包括他的父母,2002年,带着6000元钱和自己7年间写的几个剧本,只身去了上海。“回头看,说是去投奔理想,其实,是在漂泊。”居无定所,经常搬家,花五六百块钱在上海偏远的郊区租间房子,一段时间后,房租要涨,便换个更偏远的地方。“总是在挪窝儿,我倒没什么,可苦了我的那些书,它们也跟着我颠沛流离。”
半年之后,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剧场愿意排他的戏,这时,他连房租都交不上了。怎么办,只好帮一些企业做点临时性的企划,毕竟,得先养活自己。只是,夜晚仍是他自己的,在狭小的房间里,他常常写作到天亮。
苦总有变甜的那一天,转机终于出现。2005年,《赵氏孤儿》被搬上越剧舞台,在江浙沪连演20多场,不仅一举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也为他迎来了杭州引进文艺人才的橄榄枝。2006年,余青峰正式成为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的专业编剧。来杭州以后,他以勤奋密集的创作不断在各类大赛和艺术节中获奖,几年间迅速成长为目前国内戏剧界最为活跃的青年剧作家之一。
本文栏目:名家轶事,关键词:,网址:《余青峰:一杯苦茶背后的剧作家》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mingjia/yishi/2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