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中国戏曲文化 > 豫剧春秋 >

豫剧春秋(75)常派艺术传人(下)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5、豫剧常派艺术的优秀传承者

(续上文)常香玉的另一名得意弟子、著名生行女演员王希玲1944年生于上海,1955年考入郑州市豫剧团。在学习期间,王希玲刻苦认真,对小生、须生和青衣的表演技艺广泛涉猎。15岁时,王希玲因扮演《红珊瑚》中的珊妹而赢得赞誉,后改以饰演小生为主,在《胭脂》、《风流才子》、《程咬金照镜子》、《陆逊拜师》等60多部戏中扮演主角。

王希玲对艺术的追求十分执著,认为演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高低决定着表演格调和艺术趣味的高低。一个优秀演员要想成为表演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她在40年的艺术征途上,耻踪尘俗,博采众长,广泛涉猎,不但对前辈艺术家多所借鉴,在豫剧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精,追求艺术的真、深、 新、美,而且还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长期练习水墨丹青,能写诗填词,会书法绘画,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然淳雅、清新明秀、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博得文艺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喜爱赞赏,赢得了“中州第一小生”、“豫剧第一小主”的美誉,杨兰春说她是“一本耐读的书”,李淮称她是“一块无瑕的美玉,宛若游龙,翩若惊鸿 。”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希玲曾两次应邀赴台演出、讲学,受到台湾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誉。被誉为“豫剧皇帝”,并以“豫剧称帝”奖牌相赠。

王希玲信奉演戏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矫饰,平日很注重道德品质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被公认为是一位洁身自好,德艺双馨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李金枝是洛阳市豫剧团的优秀演员,1963年出生,1974年考入原洛阳地区戏曲学校,在校期间就因扮演《红灯照》中的大师姐和《红灯记》中的李铁梅而唱红。

戏校毕业后,李金枝被分配到洛阳市豫剧二团工作,先后主演了《孙成打酒》、《燕燕》、《金鸡引凤》等剧目。尤其是在《泪洒相思地》中,李金枝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角王怜娟的感情形象,受到观众的赞扬。

1982年,李金枝在河南现代戏汇报演出时,扮演《洛河儿女》中的女主角水莲,以温柔漂亮的形象、细腻传神的表演、甜美柔润的嗓音博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她的演唱纯净委婉,优美感人,收发自如,声情并茂。李金枝因此也被誉为“洛阳小牡丹”。

1984年5月8日,李金枝和同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于波、陈继萍、冯四维、张丽萍以及省一团的汪荃珍、二团的王素珍等一起拜常香玉为师,把常派艺术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1990年,李金枝在演出《娥眉女》时,以更加丰富的技巧和更为深刻的人物心理体验,加上她甜美亮丽、韵味隽永的演唱,成功塑造了一个历经苦难、饱受折磨的青春少女形象,人物刻画得丰满准确,层次分明。同年,李金枝赴京参加中国艺术节,主演现代戏《风流女人》,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奖。

汪荃珍是河南正阳县人,1963年出生,1976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1981年毕业后进入河南省实验豫剧团,1983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1986年随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香囊记》,受到香港观众的好评。1989年,汪荃珍调省豫剧三团,开始主演现代戏。

汪荃珍师承常香玉,主工青衣、花旦,扮相俊俏秀丽,表演含蓄沉稳,演唱甜美圆润。2000年,汪荃珍因主演的《香魂女》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2年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汪荃珍刻苦好学,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河南省第一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女演员。在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中,汪荃珍又有出色的表现,受到好评。最近,她主演的大型豫剧《风雨故园》,更让人看到了她多方位的才华,现为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豫剧三团副团长。

王惠是河南孟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河南戏曲学校,因成绩优秀,留校实验剧团演出,1983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不久就成为主要演员。王惠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她较全面地继承了常派艺术,演唱字正腔圆,激情奔放,穿岩裂石,余音绕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曾多次荣获全国和河南省各类戏曲赛事的表演大奖,成为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化奖”获得者。

20多年的演出实践中,王惠在豫剧舞台上塑造的佘太君、穆桂英等艺术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王惠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演员。近年来,她一直在进行传统的豫剧艺术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尝试,2001年在郑州河南人民会堂成功举办了“王惠豫剧声腔交响音乐会”。音乐会上,王惠不仅表演了常派名曲名段《五世请缨》、《白蛇传》、《红娘》等传统剧目,还为观众带来了她的拿手好戏——《都市风铃声》、《朝阳沟》、《红灯记》等现代戏曲选段,来自中央芭蕾舞团交响团的60余人的管弦乐队为她伴奏。这场别开生面的个人戏曲演唱会,融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与富有浓郁民族风味的豫剧为一体,让数千观众体味到了传统艺术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所带来的视听享受。

2006年,王惠应邀远赴奥地利,参加“2006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和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以及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单仰萍联袂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与著名的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合作,演绎交响乐版的中国经典戏曲。在金色大厅聆听音乐会的乐迷们不仅饱了耳福,中国戏曲美轮美奂的服饰更让外国观众大开眼界。透过王惠响亮圆润的演唱,展示了中国豫剧的巨大魅力。

常香玉的子女中,大女儿常小玉、二女儿陈小香都很有艺术天分,后来都从事戏剧的研究和教育,无缘舞台表演。小名“五毛”的常如玉小时候就显示出了很高的天资和艺术灵气,嗓音和扮相都和常香玉酷似,常香玉曾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常如玉却不愿重复母亲的道路,和大姐一样,远渡太平洋彼岸,移居美国。常香玉就把对豫剧的满腔热情倾注到并无血缘关系的孙女陈伯玲身上,亲自传授给她《红娘》、《断桥》、《花木兰》、《大祭桩》、《五世请缨》等常派经典剧目。

陈伯玲是陈宪章与前妻生的儿子陈嘉庚的女儿,从小就显示出表演天资,勤奋好学,花旦、闺门旦和小生样样提得起放得下,在精神、气质、神态诸方面都很像常香玉。陈伯玲1980年从郑州戏曲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豫剧团。1982年,陈伯玲17岁时便在河南省青年演员汇演中获得一等奖,从此成了郑州市豫剧团的主演,并获艺名“小香玉”。

1989年,“小香玉”调到山西太原市豫剧团担任主演,并获得“太原市青年演员大金杯奖”第一名。1991年,“小香玉”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时代在发展,世事在演变,自从20世纪90年代戏曲艺术走入低谷之后,陈伯玲也逐渐淡出豫剧舞台,在山西创办了一所“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一边办学,一边从事豫剧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歌舞表演,不时还在电影、电视剧里客串一把,引起对豫剧爱逾性命的常香玉的不满,以致于在临去世的前17天,通过儿子陈嘉康和律师立下遗嘱,要收回没有按照继承和发展豫剧“常派”艺术道路走下去的陈伯玲对“小香玉”这个艺名的继承权和使用权。

这一件事完全印证出,常香玉那句著名的“戏比天大”的格言,至死都没有改变!

2007年10月 27日晚,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晚会暨颁奖典礼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举行,第26届金鸡奖的各大奖项一一揭晓,小香玉凭着在电影《鸡犬不宁》中的优秀表演,第一个走上领奖台,领取了“最佳女配角”的证书。小香玉怀抱证书,高举奖杯,欣喜若狂,眼含热泪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电影的拍摄,她感谢了很多人的支持。她爱大家,希望更多的人都喜欢她。

也许,在这样的时刻,小香玉正在心中默默地缅怀、感谢着她的艺术指路人、奶奶常香玉。


本文栏目:豫剧春秋,关键词:王希玲 李金枝 王素珍 豫剧春秋 樊城 ,网址:《豫剧春秋(75)常派艺术传人(下)》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yjcq/4030.html


  • 上一篇:豫剧春秋(66)常香玉和陈素真、司凤英唱“对台戏”
  • 下一篇:豫剧春秋(67)抗日烽火中常香玉的历险

  • 王希玲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