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古城市井风情 诠释开封文化底蕴
——省话剧院成功打造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的背后
田宏杰
2008年11月2日,由河南省话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在大众剧院首演,在长达3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台下观众被戏中精彩的场景和洋溢着浓郁开封方言韵味的台词所打动,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出结束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久久不愿离开座位。从中,人们不难发现,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在开封的首场演出获得了成功。那么,这部话剧的首演成功背后都有哪些付出与艰辛?该剧的成功打造有什么“秘诀”呢?记者试图通过采访,寻找到答案。
“我们上这部戏,是凭着对家乡开封的一片赤诚之心。之所以能够首演成功并在开封观众中引起共鸣,与省文化厅领导,开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正是在省文化厅及开封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努力下,克服了诸多困难,这部戏才得以成功公演,并以此来回报开封父老乡亲的厚爱。”该剧的编剧兼导演李利宏在演出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在《宣和画院》剧组成立之初,作为“中国书法名城”活动的一部分,我市就召开市委常委会和申报“中国书法名城”领导小组会,把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作为宣传开封、弘扬开封书法艺术的一项文化活动来抓,并对该剧给予专款支持。今年5月末和6月初,在《宣和画院》剧组曾两次组织演职人员集体来汴体验生活期间,我市在为剧组体验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还专门组织我市众多著名书画家一起召开研讨会,为该剧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其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其昌,多次带队到位于郑州的河南省话剧院,代表市委、市政府慰问、看望《宣和画院》剧组演职人员,让演职人员们深受激励和鼓舞。我市还组织有关方面专家,通过观看彩排,为该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之不断得到锤炼和完善。
除了领导支持、关怀之外,就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自身创作方面,都有哪些因素确保了该剧产生非同凡响的演出效果呢?记者就采访到的情况进行了归结。
首先,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彰显了时代精神,所反映的主题鲜明。沸腾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源泉。我们正处在—个改革开放和思想多元的时代,文学创作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一部文艺作品要想在读者中产生影响,首先就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矛盾冲突来展现时代精神。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通过古城场景布置、叫卖声带来的环境营造和人物典型塑造,让怀揣传统文化的剧中人对现实生活展开思考,提出了文化人面临经济大潮时的困惑和选择,通过《宣和画院》来重新认识开封文化,重新认识开封人,从而进一步认识河南人,认识中原,认识中原文化,继而深入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文化,最后更好地认识自我,这个认识过程的设定,很容易引起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的共鸣。
其次,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的立意新,地方特色浓厚。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是根据我市著名作家王少华的中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近年来,王少华致力于具有开封地方特色小说的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小说在《东京文学》发表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报刊纷纷转载。话剧《宣和画院》编剧兼导演李利宏介绍说,由于他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对开封的风土人情一直很感兴趣,8年前,当他聊天时得知,王少华要创作一部以开封书法艺术发展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宣和画院》,他就很感兴趣。在王少华的小说初稿完成时,李利宏据此改编的同名话剧剧本《宣和画院》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初稿。2007年12月,李利宏将此剧本发表于《东方艺术》月刊,反响良好,经过九易其稿,锤炼出这部脚本。通过话剧的表现形式,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就像一幅反映当今开封市井风情的中国山水画长卷,向我们展示了位于中原腹地、黄河岸边的七朝古都开封的深厚文化积淀,诠释了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容——书画的奥义和精髓,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把当今开封人的日常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观后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再次,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的书法题材和方言特色堪称创新。剧中一幕精彩的内心独白,诠释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得劲”、“拆洗”、“中”等开封方言的使用,能够传情达意,同时增加了地方文化气息,因而引得满堂叫好声。高潮迭起的剧情,让观众沉浸在乡土气息浓厚的方言话剧之中,从而使得这台话剧的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
和小说的表现形式不同,话剧需要经过再创作,才能获得理想的艺术感染效果。观众们在观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时,纷纷感叹剧中演员的开封话和穿插在剧中的叫卖声非常地道,记者在该剧组采访时了解到,这与演员多次来开封采风是分不开的。尽管剧组大部分演职人员是开封人,但他们大多从父辈就离开故乡,开封话从他们口中说来已不是那么正宗。根据剧情的要求,演员们为了练出一口地道的开封话,曾多次来开封走街串巷,为的就是学习开封话、熟悉开封风情。他们有时为了正确发出某一个字的音,往往会请教别人、反复练习。而穿插在各段落剧情中群众演员的模仿开封街头的叫卖声,除了他们在街头现场学习外,还由剧组的音响师专门到开封夜市、街巷上亲自录下来做成光碟,供他们学习。这样,就有了观众在剧院里看到的一部用地道的开封方言演出的话剧。
一部好戏,好的剧本是其成功的基础,而有没有好的演职人员则是一部好戏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之所以能首演成功,离不开剧组里实力派导演和一批演技炉火纯青的演员。《宣和画院》编剧兼导演李利宏,是河南省剧协副主席,河南省话剧院书记、业务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曾多次获得中国戏剧节文华大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人民政府通报嘉奖并记个人大功一次。演员阵容方面,饰演书法家李子信的演员吴广林和饰演书法家廖桂云的演员沈保平,二人都是国家一级演员,都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主要角色,其中吴广林就曾主演《村官》、《五品郎中》、《红旗渠的故事》等话剧、影视剧,并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沈保平曾主演《雷雨》、《一石二鸟》、《倚天屠龙记》、《孝庄秘史》、《井冈山》、《汉武大帝》、《楚汉风云》等话剧、影视剧,曾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其他演员如呼建国、金世驯、李享、于同云等,也分别是国家二级演员、资深表演艺术家等。
尽管《宣和画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继续锤炼的环节并未结束。一贯追求卓越、对该剧质量要求极其严格的李利宏表示,在接下来的排练、演出过程中,还会吸收各方面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对这部戏继续进行一些改进。他认为,一部好戏的诞生,就是精雕细琢的过程,他和剧组演职员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努力将《宣和画院》打造成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刚刚参加过全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戏剧大赛之后,这部剧明年还将参加全国话剧节。剧组全体演职人员的目标是,力争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同时全力向国家级话剧平台冲刺。
本文栏目:戏曲曲目,关键词:宣和画院 ,网址:《反映古城市井风情 诠释开封文化底蕴 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的背后》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mingpian/works/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