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西长治大学生刘清河带领农民办起了戏曲盔饰制造合作社,整理完成了中华戏曲盔饰样片211套,复制还原已失传盔饰23套,在业内颇有名气,但是却遭遇行业“冰封期”,投入的20多万元成本至今没有回来。图为刘清河的盔饰制作合作社里,一位农民在进行盔饰制作中的一个程
2012年,山西长治大学生刘清河带领农民办起了戏曲盔饰制造合作社,整理完成了中华戏曲盔饰样片211套,复制还原已失传盔饰23套,在业内颇有名气,但是却遭遇行业“冰封期”,投入的20多万元成本至今没有回来。图为刘�
2012年,山西长治大学生刘清河带领农民办起了戏曲盔饰制造合作社,整理完成了中华戏曲盔饰样片211套,复制还原已失传盔饰23套,在业内颇有名气,但是却遭遇行业“冰封期”,投入的20多万元成本至今没有回来。图为刘清河的盔饰制作合作社所制作的大太监帽。 李娜 摄
中新网长治10月20日电 题:大学生带农民办戏曲盔饰制造社 行业“冰封”成本难回
作者 李娜
大红缨鲜艳夺目、大珠子圆润灵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杨安乡南沟村一个展厅里,大太监帽、侯帽、滚龙相貂等多种传统戏曲盔饰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20日,90年出生的大学生刘清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他带领农民办起了戏曲盔饰制造合作社,整理完成了中华戏曲盔饰样片211套,复制还原已失传盔饰23套,在业内颇有名气,但却遭遇行业“冰封期”,投入的20多万元成本至今没有回来。
带领农民致富 传承传统文化
2012年,从大学毕业后,刘清河回到家乡长治,成为长治市沁县杨安乡南沟村的党支部书记。身为一名村官,刘清河自认有责任带领农民创业致富。在大学时期,受爷爷影响,爱好戏曲的刘清河就组建了戏曲协会和戏曲盔饰制作协会。经过多番考察和准备,他将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朋借来的钱凑成20万,带领村里的农民成立了沁县清韵戏曲盔饰生产专业合作社。
“组建这个合作社,有两个目的,第一带领农民致富,第二传承传统文化。”刘清河说。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近年来,京剧、昆曲等诸多戏曲都入选了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刘清河介绍,戏曲盔饰制作起源于唐宋时期,“盔饰制作鼎盛时期有600多种,现在只剩下常用的90多种。”
本文栏目:2015年戏曲新闻,关键词:,网址:《大学生带农民办戏曲盔饰制造社 遭遇行业“冰封期”》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5/2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