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扬高戏”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色是怎样的?
答:“扬高戏”亦名“羊羔戏”或“秧歌戏”。从唱腔曲调看明显是“眉户”的分支。其主根所在只有河南灵宝、陕县和隔(黄河)河相望的出西芮城、夏县4个县;即流行区域两省的10多个县也全在“眉户”势力的包国之中。如采说它和“眉户”有何区别的话,则在于:
一、“扬高戏”较为偏重大行当戏,诸如须生纲的《清河桥》《取长沙》,脸子担纲的《牧虎关》《美良川》,神话戏《黑下出》《拜西岐》,蟒靠戏《反西唐》《战洛阳》等;也有一批其他剧种不常演的剧目,如《金瓶梅》《花柳林》等;
二、“扬高戏”的伴奏乐器较少,表演风格也较为古朴,比之“眉户”显然未经大的改革;
三、“扬高戏”所唱曲牌主要是“眉户”中的小调曲子部分;
四、“扬高戏”的唱念做打均受淄剧影响,而“眉户”的很多方面则明显受秦腔的熏陶。
河南的“扬高戏”曾多次酝酿欲成立职业剧闭,但受多种因尜制约,至今也仍限于小范国的业余演出。
本文栏目:戏曲知识,关键词:,网址:《“扬高戏”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色是怎样的?》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wenhua/zhishi/2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