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吞口”?
248.什么是“吞口”? 答:演唱基本功之一。略同于“喷口”,但口形变合为开。 -
新时期以來,河南戏曲表演艺术团体的体制改革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2.新时期以來,河南戏曲表演艺术团体的体制改革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推行承包 -
戏曲中什么是“乱弹腔”?
719.戏曲中什么是“乱弹腔”? 答:句格和唱法与“五音联弹”近同,但音阶跳跃较大,唱句也不太规整,三、四、五句均 -
豫剧春秋(110)《穆桂英挂帅》唱红大上海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三章 2、《穆桂英挂帅》唱红大上海 1953年12月底,马金凤带着新的《穆桂英挂帅》闯进大上海,在曙 -
豫剧春秋(92)命运坎坷的百灵鸟关灵凤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九章 6、命运坎坷的百灵鸟 关灵凤原名叫关二凤,老家是河北南宫县,从小随父母逃荒到西安。1942年 -
豫剧春秋(100)从洛阳到西安,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一章 4、从洛阳到西安,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在洛阳世界舞台演出一年,崔兰田凭着天赋佳喉 -
豫剧春秋(101)听樊粹庭说戏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一章 5、听樊粹庭说戏,崔兰田领悟了“艺无止境”的道理 黄少林走后,高成玉和崔兰田正为没人配 -
豫剧春秋(93)豫剧史上的巍巍大山樊粹庭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章 为了豫剧事业,樊粹庭背逆父母、抛妻舍子,弃相对安逸的生活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如敝屣,奔波 -
豫剧春秋(102)“崔派”艺术走向成熟
豫剧春秋 樊城 第二十一章 6、扎根安阳,豫剧“崔派”艺术走向成熟 西安解放时,20多岁的崔兰田风华正茂,经过多年磨 -
豫剧春秋(70)常香玉向豫剧艺术顶峰攀登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常香玉的唱腔艺术,在豫西调的基础上,与祥符调紧密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豫剧之外 -
豫剧春秋(64)常香玉与“梆剧泰斗”王镇南合作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四章 5、常香玉与“梆剧泰斗”王镇南的合作 这个大才子名叫王镇南,1895年出生在河北省南宫县,1 -
豫剧春秋(78)陈素真几次被骗及其与樊粹庭分道扬镳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七章 3、陈素真几次被骗及其与樊粹庭分道扬镳 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陈素真名气越大,想方 -
豫剧春秋(71)创办“香玉豫剧学校”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2、创办“香玉豫剧学校” 1948年,“水、旱、蝗、汤”和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争中的垂死挣扎 -
豫剧春秋(65)14岁的常香玉唱红省城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五章 陈素真、司凤英、常香玉三家的“对台戏”在开封唱了三四个月,实实大饱了开封观众的眼福、 -
豫剧春秋(79)陈素真的感情纠葛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七章 4、陈素真与几位国民党将官的感情纠葛 陈素真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眼看在洛阳一天也呆不下去 -
豫剧春秋(72)常香玉为抗美援朝前线捐飞机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3、为抗美援朝前线捐飞机 常香玉是一个人民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她领导的“香玉剧社”积极 -
豫剧春秋(73)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4、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1952年,常香玉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 -
豫剧春秋(74)常派艺术传人(上)
豫剧春秋 樊城 第十六章 5、豫剧常派艺术的优秀传承者 豫剧常派艺术博大精深,是豫剧艺术花园里一枝娇艳美丽、常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