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 温州越剧团将携《荆钗记》《大唐骊歌》来津

    本报讯(记者 翟志鹏 实习生 王冰珂)12月4日、5日,温州越剧团将携《荆钗记》《大唐骊歌》两部越剧亮相天津大剧院。
  • 北京曲剧《徐悲鸿》将预演

    本报讯 (记者屈菡)北京曲剧《徐悲鸿》自去年10月8日建组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部原创大型北京曲剧现代戏
  • 潮剧的特点

    潮剧开台吉祥戏《五福连》之《京城会》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戏、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
  • 河南豫剧的兴旺过程

    在河南省开封市的朱仙镇,流传着一种民间木刻画木版年画,木板年画开始于唐代,兴于宋、鼎盛于清朝,而木版年画流
  • 太康道情戏中的台步表演

    台步是演员在舞台上走路的舞蹈化步子。戏曲里有句行话: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足见其在表演中的重要性。道情主
  • 最早的戏园杂志——《吉祥剧刊》

    一个戏园能有自己的戏刊,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近日在美国发现的《吉祥剧刊》(以下简称《吉祥》),或许就是现存最早的
  • 河南豫剧兴起的时间

    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寻找豫剧兴起的时间,我们发现在《杞县志》和《歧路灯》中都记载了同一历史时期,清朝乾隆年
  • 太康道情戏的身段表演

    身段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统称,五法。中的枢纽 纽,包括举手投足、上马下马、坐卧行走等等
  • 京剧知识:什么是“六场通透”

    在《松柏庵往事》一书徐氏家风一节中,说徐(兰沅)老是一位六场通透的琴师。后来总有人问及六场通透的问题,那么六场
  • 河南豫剧的渊源

    北有长城的庇护,南得黄河的滋润灌溉,中国东部的中原地带,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繁荣发展之地,在这方神秘的土地
  • 太康道情戏中的手法表演

    一、手法的表演 所谓手法,主要指手的指法,而指又可分为兰花指、单指、双指、个半指、五指、朝天指、佛指、三指、
  • 明清时期的面具、戏箱、艺人

    面具大概起源于最初的原始祭祀,在殷商青铜器里我们见到成批的青铜面具,其中一些可以佩带。见于记载的面具最早可
  • 女子越剧改良的开始

    各个女子越剧班社到上海后,起初演出的剧目都是在浙江农村和城镇常演的传统戏。由于战乱造成演出市场数个月的冷落
  • 太康道情戏中丑角表演的基本特点二

    丑角不光在唱腔方面独具特色,而且在即将上场的幕后往往有啊、哼或嘿嘿、来了、走哇之类的呼唤声,根据角色的年龄
  • 南府、升平署、内廷供奉和宫廷大戏

    南府和升平署都是指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因时代同而称谓不同。乾隆时称南府,道光七年即1827年改为升平
  • 京剧服装的表现品级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生活中的服装色彩有严格的规定。 《明史舆服志》中记载:民间不许用
  • 太康道情戏中丑角表演的基本特点

    丑行是一喜剧角色,在剧中插科打诨,制造喜剧气氛,和生角、旦角彼此衬托,相辅相成。道情戏中的丑角不是都演坏人
  • 地方曲种介绍之罗卷戏

    咚将--咚将--得儿咚将--,一阵铙钹响,几声咿呀腔,男女老幼就搬着小凳扶将着赶过来了。待大家稍稍坐定,一记锣声咣
  • 首页
  • 上一页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下一页
  • 末页
  • 2964431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