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手把手不走样,昆曲学馆开学


本报记者 诸葛漪
  每年夏季,上海昆剧团一年一度“艺德兼修,承戏传人”夏季业务集训如期举行。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夏季集训因为有了昆曲学馆项目而更显火热。

  一年30出,边传承边修复

  上海昆剧团拥有国家级和地方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15位,堪称全国文艺院团之最。今年5月18日,在纪念昆曲入选联合国非遗15周年纪念活动上,上海昆剧团对外发布学馆制,这一制度以“活态传承”为理念,70位学员通过三年系统学习,将实现传承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的教学目标。教学力量以上海一批非遗传承人为主,面向全国力邀名家携名剧到上海传承,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像方式,将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料。8月,上昆学馆制正式开学。学员以上昆昆五班青年演员为主要班底,兼顾昆三班、昆四班以及上海京剧院等兄弟院团有志于传承学习昆曲的中青年演员,实行小班化手把手教学。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今天老艺术家还在学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思考。”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所在昆三班,明年将迎来从艺30年纪念,她对“活到老、学到老”感触颇深,“昆三班演员们依旧要每天跑圆场、吊嗓子,也会出现在昆曲学馆学戏。会了的戏,回炉;不会的戏,学习。学馆里名家传戏,一年30出,边传承边修复。”

  传授的都是前辈压箱底之作

  69岁的张静娴是学馆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把学馆比作研究生阶段,“演员从学校毕业到院团正式登台,会有很多不适应,恍惚之间怎么不会演戏了。学馆帮助年轻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一年张静娴计划传授《长生殿》《金雀记·乔醋》,“演好《长生殿》太难了,杨玉环性格复杂,唱念做舞兼备,比如《埋玉》一场,学会不难,演好难。我要求学生们学完之后写论文,这也是我检验自己的一次机会。《金雀记·乔醋》我连昆三班也没教过,难度不小,很容易演得油了、俗了。”
  目前,梁谷音、张铭荣等老师已经先期进入教学,梁谷音传授的《琵琶记·描容别坟》唱做并重,身段繁难,张铭荣等传授的《儿孙福·势僧》 大量念白充分反映了昆曲发展史上由“曲”向“演”的历史变革,都是前辈压箱底的看家之作。首批列入学馆制的剧目还包括《白罗衫·看状》《雷峰塔·断桥》《浣纱记·寄子》《跃鲤记·芦林》《古城会》以及大戏精华版《长生殿》和经典剧目《十五贯》。

  保证传统名段拷贝不走样

  学馆制和以往的学校学戏有什么区别?8月刚进团的昆五班演员钱瑜婷、谭许亚表示,戏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馆制学戏可以带着更多演出中的思考,这是在校难以达到的效果。23岁的钱瑜婷在学校学的是刀马旦,她希望通过学馆让自己文武兼备,因此旁听闺门旦的课,“我正在学《雷峰塔·断桥》,有不少文戏,为全本《雷峰塔》做储备。”24岁的小生谭许亚跟随岳美缇学习《渔家乐·藏舟》,“以前在戏校没学过这出戏。有了舞台经验后,对岳老师讲的角色如何出场、把握心情基调,感同身受,不像学校里依样画葫芦模仿居多。”去年,昆剧团全年演出130场,今年演出250场,新增场次很大一部分属于学馆学演配套项目。明年5月,学馆首轮汇报大戏《长生殿》等,主角将从昆三班到昆五班学员中择优录取。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网址:《手把手不走样,昆曲学馆开学》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29969.html


  • 上一篇:国家京剧院复排上演《李逵与宋江》
  • 下一篇:浙话《怜香伴》上海角逐“白玉兰”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