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拔从百里挑一到十里挑一
■ 某些专业后继乏人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如今发展进入低谷,人才断层,而高校又面临部分毕业生专业不达标、复合型人才奇缺、某些专业后继乏人等困境。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等举办的“戏曲音乐改革高峰论坛”于10月11日、12日举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30多位顶级的戏曲音乐作曲家与理论家在上师大研讨破解人才困局。
缺乏前辈“传帮带”
上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教授介绍,今日尽管戏曲处于低谷,但是仍然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他很同意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朱恒夫教授的观点:戏曲要振兴,关键在于音乐。如果其能够像流行歌曲一样的动人,何愁观众不进剧场。
上海京剧院一级作曲家金国贤以京剧人才的尴尬处境为例说,目前京剧乐队演奏员大部分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与之前有明显不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很长的历史时期,或者可以说是从京剧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台前和台旁,还是在幕前和幕后,各个行当,各个专业都是至少有老中青三代人协同作业的,使本行的专业技能代代相传。
如今活跃在一线的京剧乐队成员中已经没有了30后、40后、50后的身影,因为他们都相继退休。而60后和70后这一代,由于“文革”,从业人员数量锐减,难以形成群体,是造成年龄断层的主要因素,最终形成了目前由80后、90后来支撑的局面。因为失去了传帮带的条件和环境,对年轻人在艺术上进步与发展非常不利。
师资弱课程开不全
如今,摆在众多专家面前的严峻问题是生源贫乏。专家抱怨,各院校从招生环节就遇到困难,大城市出生的孩子报名考学的少,就只能到二三线城市去争取生源。“文革”前招生是几百个人中挑一个,现在是十个人里选一个。
另外,戏曲教育也存在问题。专家们分析,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原因,没有可能给学生开设足够的课程和课目,因此学生本应该在求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术都没学。比如说学弦乐专业的学生不学打击乐,不学吹管乐,如何融会贯通?
以前的师资力量雄厚不光体现在教师队伍人数众多的优势上,而且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后来为了填补教师人数的缺口,只能把许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吸收到教师队伍里给他们的师弟师妹们开课任教了。这种无奈之举是误人子弟。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教授表示,要振兴戏曲,主要还是要靠戏曲音乐家的努力。“在保持音乐民族性的前提下,用古今中外的乐素对之进行改造、融和、创编,打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并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所接受的新的戏曲音乐,那么,戏曲的又一个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
目前,从国家到上海,正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培育师资,鼓励更多的剧团招收优秀毕业生等举措,希望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记者 韩晓蓉)(摘自 《东方早报》)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传帮带 传统戏曲音乐 赵炳翔 朱恒夫 ,网址:《高校戏曲人才培养陷困境》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