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民间故事回龙传离真实历史有多远


正像北京地区的民间流传的明清两代的宫廷故事多一样,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南,流传的有关宋朝的故事,也就自然很多,比如《呼延庆打擂》,《杨家将》---这杨家将通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评书演员刘兰芳的嘴,还曾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这两天下载了河南坠子《回龙传》,其说唱方式完全就是小时候在农村说书的样子,一般是一个瞎子拉弦,说书的右手拿着剪板,左手拿一根用来敲鼓的小棍,黑灯瞎火的时说时唱;记得我听说书的一次一个民间艺人说,光唱不讲,等于隔库挠痒;因为如果一直唱,拉弦的受不了;而如果一直讲,就失去了听唱的“享受”;所以,时说,时唱;这个民间艺人在我们这一代十里八里是名人,那个没有其他娱乐节目的年代,这种民间艺人给我们草根带来的欢乐,几乎是唯一的娱乐方式。尤其是每次说到关键时,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吊足了草根们的胃口,第二天一天都在盼着天黑,好赶快接着往下听。


我曾想,中原地区之所以流传这么多有关宋朝的故事,当然是因为北宋的国都就在开封,一代代口口相传肯定有不少的故事,另外,开封作为首都,也是当地人民有亲切感和骄傲的一种资本;而洛阳虽曾为九朝国都,但是,都是比较久远的年代,没有北宋这么近-----才千把年的时间。但是,我听了《回龙传》,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有好多有悖常理和不符合史实的地方;故事讲的是八贤王赵德芳江南访子,因为仁宗没有儿子,仁宗弥留之际面临无后传位的问题,而这皇帝的大位也就自然理应由八贤王的儿子来坐;为什么呢?因为赵德芳是宋朝创始人赵匡胤的儿子,而本该继位的他,由于杜太后的命令,而使赵匡胤把帝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太宗传位给真宗,真宗又传给仁宗;等于是开国皇帝的儿子孙子都没有成为皇帝,直到赵德芳的六世孙孝宗,才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也算是他们家事隔多年才正式成为真正的皇族;我在想,当初杜太后之所以做出如此决定,一来是赵匡胤是个孝子,二来,肯定是她本人的“私心”在作祟,因为这样一来,她的儿子当中,就有了两个皇帝!至于当中的“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这些蹊跷的宫廷故事,都是历史的细节,本身的大局是,杜太后想当“两个皇帝的妈妈”,所以才炮制了一系列令后人反复研究的历史事件;其实,《回龙传》所讲的故事,基本上应该属于瞎掰,首先赵德芳只是赵匡胤的四子,真正有竞争力角逐皇位的是他的一个哥哥叫德昭---由于对现任皇帝有明显的威胁,后来被迫自杀;赵德芳本人只活了23岁,而《回龙传》中赵德芳江南访子时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赵德芳是民间艺人眼里的睿智而贤达的人物,寄托了老百姓一切美好的愿望,正如包公和寇准在民间的形象一样,是被拔高了;可是,赵德芳被拔的太高了,以至于无中生有了;野史的不可信看来是有道理的,司马迁,司马光们所做的工作还是很有历史价值的。仁宗无子是史实,但是,并非贪色所致,而是被惊吓失去了性功能;而接班的也并不是赵德芳的儿子,而是宋太宗第四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即宋英宗 。《回龙传》里还说仁宗贪色,以至于“面如金纸”,骨瘦如柴,而丝毫不提及仁宗的仁政,以及任用范仲淹改革的史实,也不提及他在位期间的金融革命---纸币“交子”的出现;这应该是仁宗最大的贡献---纸币的出现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金融革命!而仁宗的“仁”,按理说应该是最能打动老百姓的,可是《回龙传》和其他有关宋朝的戏剧里,几乎不曾提及;宋仁宗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佑极矣。”天圣、景佑都是宋仁宗的年号。即使目空无人的南宋宰相秦桧也曾说到:“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南宋名人卫径也称:“嘉佑之治”振古无及。当然,民间艺人关心的不是这个,成王败寇是他们信奉的哲理,谁坐朝廷,才是他们和民众关心的内容;看来,中国的皇权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那个著名的喝羊肉汤的故事,仁宗就是主角---他晚上办公完之后,又饥又渴,想喝碗羊肉汤,但是忍住了;后来又太监问他为何不提出要求,他说如果他提出来要求,肯定后厨要宰羊,为了一碗羊肉汤而杀一只羊,明显是浪费,所以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样的好皇帝哪找去?!


有关宋朝的故事在中原地乃至中国流传之多,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元朝人的功劳;元朝为外族人建立,而且废止了科举制度,大批读书人突然失去了传统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就在茶余饭后,编故事,而编又不能编本朝的,只有用对正统朝代---宋朝的思念和美好赞誉来抨击当今的朝廷;而元朝的读书人因为失去了进入高层政治生活的机会,也就变得世俗,所以,元曲应运而生;而更接近草根阶层的民间艺人们便编出来有违史实的《呼延庆打雷》《回龙传》之类的适合在农村街头黑灯瞎火的夜晚演唱和娱乐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儿子继承老子的皇位是天经地义的,曾经的欧洲也是这么个传统;一切的改变都开始于资产阶级革命,让皇家有了体面,又不耽误“国家大事”,这方面,日本,英国,都是成功的典范;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政治学者严家其曾经提出了中国文化的超稳定结构,说中国文化之所以少受外来影响,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超稳定结构”,这种结构很难撼动;我想,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原因当然和中国文化有关;但是,技术的进步为这一切带了改变。如果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不发生工业革命,就不可能有新生的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权力,也就不会有资产阶级革命;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铁路,电气化,电报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远在亚洲,美洲的人们才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比我们先进的政治制度;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一切都像发生在眼前,谁也瞒不了谁。当然了,清朝也曾经派人去西洋考察政治制度,李鸿章也曾经去美国出差,这些之所以撼动不了满清的政治制度,最后还要归因于文化的根深蒂固-----农业文明的封闭性阻碍了变革的到来, 在中国文化看来,火车和自鸣钟,只是奇技淫巧!


当今的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网民数量,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关键;官商不分的现状并没有大的改变,铁路,石油,电信,金融,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仍然在官家手里,属于“国有”,民企几乎无缘涉足。今天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超出了史学家和政治学者可以明确认知的范围,各种智囊虽也频频“献计献策”,但是,最高层是否会采纳还要看领导人的胆识和胸怀,虽然没有了父传子位的形式,实质也有所改变,如果我们草根有幸,接班人从善如流,也许会有实质的改变,至少,从面相上和一些传闻中看,有这种可能。期待ING.

回龙传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回龙传 ,网址:《民间故事回龙传离真实历史有多远》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1104.html


  • 上一篇:戏曲趣事:陶大为拜师刘文亨
  • 下一篇:戏曲剪纸大赛最小得主"顾朋泉"

  • 回龙传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