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大喇叭的时代,俗称“大鼓书”的坠子成了广大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也成了人们了解外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只要一回想起那个略带沙哑、韵味醇厚的声音,人们就会想到吴宗俭。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可谓是“未闻其名,必闻其声。”
吴宗俭16岁拜张理山为师学唱坠子,后来他与张敬明、马艳秋等人将这种走村串户的民间剧种推向舞台,并配以灯光、布景、道具,发展成为舞台戏剧,得到了更多观众的接受和欢迎。随后,在他的推动下,河南坠子又被录制成磁带,走向市场,使喜欢坠子的听众不用进剧院也能听得到。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河南省文化主管部门的认可,并被批准成立坠剧剧团。1956年,郸城县坠剧团成立,吴宗俭先后担任副团长、团长等职务。在将坠子推向舞台的过程中,吴宗俭等人划分场次,分开角色和唱词,组织演员学习戏剧表演基本功,为坠剧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6年,郸城县坠剧团成立,郸城县坠剧团整理编导的坠剧有《回龙传》、《张廷秀私访》、《大红袍》;创作的现代题材剧有《女新郎》、《嫁母》等,演出都在百场或百场以上。坠剧《小包公》、《回龙传》还被移植成豫剧、四平调广为传唱。
吴宗俭的唱腔宽宏深沉,韵味醇厚,参加河南坠剧流派座谈会,他被公认为东路坠剧男唱腔的典型代表,赢得专家和观众的赞赏。
吴宗俭退休后,继续挖掘整理出传统节目《铡郭槐》、《罗红征南》、《皮匠招亲》等,并录制成磁带由音像公司出版发行。1988年,吴宗俭参加河南坠剧“华中杯”明星大奖赛,被评为全国坠剧十大明星之一。
2003年,吴宗俭辞世。他生前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周口地区曲协副主席等职。
本文栏目:河南坠子新闻,关键词:吴宗俭 坠剧 ,网址:《东路坠子代表人吴宗俭百科简介》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huizi/xinwen/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