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一场昆曲盛宴即将在京城上演—全国七大昆曲院团将带来八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这八个版本的《牡丹亭》有何不同之处?且看八版杜丽娘如何“争奇斗艳”——由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 “名家传戏—2014全国昆曲《牡丹亭》传承汇报演出”活动,将于12月13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全国七大昆曲院团将上演八个版本的《牡丹亭》,戏迷届时可品尝一场昆曲盛宴。
昆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其诞生200多年的时候,汤显祖创作了经典剧目《牡丹亭》。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流变,各地不同昆曲院团自主创作,根据各自艺术特色加工整理的昆曲《牡丹亭》,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大师版:名家演绎经典折子戏
2012年,文化部实施了首届昆曲名家传戏工程,张继青、蔡正仁、汪世瑜、王芝泉、计镇华、岳美缇、侯少奎等11位昆曲名家开始收徒。2013年,第二届王奉梅、王世瑶、石小梅、张静娴、马玉森、沈世华、张寄蝶、胡锦芳、雷子文、林继凡等13位名家收徒。这些名家多数都是70岁以上的泰斗级表演艺术家,本次他们的大师版《牡丹亭》将以折子戏的方式呈现,将演出《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等折子戏。
南昆版:唱腔优美,表演细腻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的是张继青版的“南昆版”《牡丹亭》。此版《牡丹亭》由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剧本由著名戏曲研究员胡忌改编,戏曲名导范继信执导。该版由五折组成,其中《游园》《惊梦》《寻梦》三折为昆剧“传”字辈名旦姚传芗所亲授。《写真》与《离魂》两折是由姚传芗、胡忌、范继信、张继青共同整理出来的。南昆版《牡丹亭》被公认为具有朴实、尊重传统、唱腔优美、表演细腻等特点。
天香版:阳光杜丽娘
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编剧苏雪安精心改编,昆曲大师俞振飞和言慧珠及“传”字辈老师共同完成的《牡丹亭》,由俞振飞和言慧珠传承给张洵澎和蔡正仁,从1958年一直到现在。由朱传茗整理的唱腔,一直保留至今。剧中塑造了一个明丽、阳光、阳刚的杜丽娘和一个儒雅、风度翩翩、书卷气的柳梦梅。湖南省昆剧团的天香版《牡丹亭》,就是演的这个版本。剧中杜丽娘由国家一级演员罗艳、梅花奖得主雷玲饰演,柳梦梅由优秀青年演员王福文饰演。
典藏版:返璞归真
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同堂演绎的典藏版《牡丹亭》,以1957年俞振飞、言慧珠八折演出版为基础,采撷1999年演出的上中下三本精品版之长,返璞归真,融合了情谊、情缘、情感、情爱,由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三位国宝级艺术家担纲艺术指导,以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为演出阵容,可谓是囊括了“上昆”老中青各行当的翘楚。
永嘉版:突出旦角戏份
浙江永嘉昆剧团的永嘉版《牡丹亭》,用的是姚传芗的演出版本。姚传芗是昆曲“传”字辈老师之一,他在《游园》《惊梦》《寻梦》的基础上,将新增表演艺术已失传的《写真》《离魂》二折串连成《牡丹亭》(上集)。其中《写真》开排时,设计杜丽娘持柳枝上场,使其与上折梦境情节衔接。在末折《离魂》中,他巧妙地运用《蝴蝶梦》中“庄周脱壳”变形的手法,表现杜丽娘之殇,为全剧画龙点睛之笔。永嘉版《牡丹亭》,将杜丽娘主要的几折戏串在一起,以旦角为主。
御庭版:新颖灵动
浙江省昆剧团的“御庭版”《牡丹亭》整场戏结构为《惊梦》《言怀》《离魂》《旅寄》《冥判》《玩真》《幽欢》《回生》八折。舞台则回归到传统戏曲勾栏瓦舍式的舞台框架中,将演员表演和乐队演奏同时呈现于舞台。并首次尝试运用现代投影幕布作为舞台表演区背景,仅有六个人的乐队组合与演员同台演出,勾勒出一幅犹如明代戏场的新颖灵动的别样景致。
大都版:荟萃南北风格
北方昆曲剧院的大都版《牡丹亭》荟萃南北之长,创作演出阵容强大,邀请了著名剧作家王仁杰担任剧本编辑,著名导演曹其敬、徐春兰联手执导,舞美设计是刘杏林,灯光设计周正平,服装设计蓝玲。女小生翁佳慧与朱冰贞分别饰演柳梦梅和杜丽娘。而昆曲名家岳美缇与胡锦芳也受邀北上传艺,担任艺术指导。
青春版:青春时尚
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演出整整十年,250多场。白先勇完整继承汤显祖原著“至情”精神,进行整理而非改编,创作出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为核心的青春版《牡丹亭》,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并在舞美、服装、音乐上都融入了新元素和创意,以情动人,因而吸引了众多年轻人。苏州昆剧团此次演出上下两本,仍由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和沈丰英主演。(记者 苏丽萍)(摘自 《光明日报》)
本文栏目:昆曲名篇,关键词:牡丹亭 白先勇 ,网址:《来京城,赴一场昆曲盛宴》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kunqu/mingpian/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