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邱俪华
魏海敏在台湾地区有“百变京伶”之称,1991年拜梅葆玖为师,专攻梅派艺术,当时,梅葆玖还没有好好想过收徒弟这件事,他被海峡对岸跑来的这个“小孩子”扎实的功底和迫切的学习欲望震撼了。转眼,师徒情已整整25年,又怎是三言两语能讲完,在决定接受采访之前,魏海敏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心情。
生活里,他是个“理工男”
除了梅派艺术,生活里的梅葆玖是个“理工男”,喜欢摆弄机械。“我感觉老师是一个蛮洋派的人,更有一些雅皮士的感觉。比如,喜欢车,他就是喜欢研究,还有照相机、录音机,他觉得这样充满乐趣。”魏海敏告诉记者。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梅兰芳大师1949年以后很多演出的声音和影像资料,都是梅葆玖帮父亲录的。“如果唱片没有,他就用X光片来录,这个也可以吗?他说可以。有时候我们去找老师,师母说他出去了。这个‘出去’,是指去附近的音响行了,他爱这些地方。”魏海敏说。每次到台北,梅葆玖一定会去博爱路,因为那里有很多摄影和音响器材店。
梅葆玖另一个爱好是牛排,据说一顿可以吃好几块。对此,魏海敏给记者进行了专业解密:“吃肉主要是为了上台的体力,这个行当里有蛮多人都这样,吃几块肉,体力够了,嗓子自然就上去了。当然梅先生是演员中很能吃的,这些年吃得更多一些。”
他的字典里没有“架子”这个词
一个人的高度,建立在品德和审美等各个层面,在魏海敏的眼里,老师是一个“很高的人”。
“在老师身上可以看到一种慈悲,他不会要求别人一定顺应他的意思。如果有机会跟他同台,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宗师的传人就要求你怎样,他的字典里没有‘架子’这个词。1988年我去北京看老师演《西施》,开演前我跑到后台,看到他在跟孙正阳老师打打闹闹,我当时就觉得,哦,原来老师也年轻过呀!老师是很单纯的人,上天怎么安排就怎么过,所以他一直很幸福,因为臣服这个生命给他带来的这条路。这几年更是这样,可以看到他对京剧有着很大的理想,这么高龄了,只要人家有讲课或者演出的邀请,他一定去,一直在为京剧奔波。”
当老师,他很“fashion”
魏海敏是梅葆玖的第一个弟子,她说,对老师而言,这也许是非常新鲜的事情,“他当时还没有想过要带徒弟,忽然有一个从台湾来的‘小孩子’来跟他拜师,他很开心,也很惊讶。老师很随和,他第一次听到我说普通话也很震惊,‘啊,你们还说普通话?’老师不会给人压力,不会让人觉得不自在,有一种体贴,非常绅士”。
本文栏目:京剧新闻,关键词:,网址:《专访梅葆玖大弟子魏海敏:他很"fashion"》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jingju/zixun/3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