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具有表演功能的戏曲艺术。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出现傀儡戏的表演,汉代流行。《后汉书·五行志》:“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傀儡。挽歌,执用绋相偶和之者。”横峰傀儡戏,又称提线木偶戏或吊戏,一直在民间传承至今。其中,港边乡的紫鸿班、司铺乡的紫霞班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代代相传了400多年,今天仍然活跃在横峰乡村。
横峰民间傀儡戏班,前场演师一般三人,一人主演,另二人担任助手;后场乐师三至五人,乐器有堂鼓、羯鼓、大锣、小锣、小钹、胡琴、唢呐、笛、拍板等。木傀儡戏班演出,行装轻简,演出方便,古戏台、草台、厅堂、广场,随处可以搭台演出。原唱弋阳腔,到了清初演唱乱弹剧目,有36个固定傀儡(偶像)和面具,剧目有大有小,如连台大戏《西游记》,从唐僧父母红砂渡遇害到小西天取经回朝复旨可连续演出40多天,孙悟空、猪八戒等专用面具虽构图简朴粗陋,但十分传神。傀儡内部分为头、身(以竹篾编成)、双手及双脚四部分;外部则有披肩、髯口、头盔及武器等配件。每个傀儡的身上装有吊线,少则7根,分布于身、手、肘、掌、背、脚等处,多至14根。如小花脸一角就装有14根,后脑、后背、腰部、前胸都装有一根,嘴、鼻皆能上下翕动,精妙机巧,表演时细腻逼真,能拎壶倒水、端杯喝酒、坐轿跨马、弯弓射箭、梳妆打扮等。孙悟空能翻筋斗,能甩棍子,在七十二变中被斩首砍脑的一刹那人头落地,偶身却立即跳起抱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网址:《传统戏曲——傀儡戏》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