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洛阳戏曲


戏曲,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东方艺术的摧灿瑰宝。

洛阳戏曲的历史,同洛阳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成分构成的综合艺术。它源于秦汉的乐舞百戏,而古都洛阳正是这个时期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之—。先民们在这块热土上,在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戏剧美的乐舞。据史书记载,我国的乐舞表演艺术从萌芽到成型,几乎都和洛阳有关。

洛阳的乐舞活动当自夏以前原始末期的祭祀活动始。五帝之一的帝喾定都位于偃师尸乡的西亳,他的乐歌《六英》就提到了歌与乐舞的配合,并有“丝竹”的伴奏。西周到东周,洛阳更是当时乐舞活动最集中的地方,隆重而华美的“周礼”其实就是由许多乐舞组成。根据《周礼·夏官》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可称中国戏曲的雏形,至今洛阳古墓博物馆还有方相氏打鬼的“摊戏图”。在《礼仪志·祭祀》中还记录了周人先祖后稷教稼的乐舞,这是我国用乐舞表演故事最早的记载。可以说,先秦的雅俗乐舞给戏曲的形成准备了戏剧因子,真正意义上的戏曲就要孕育诞生了!

洛阳市的地方剧种除有豫剧和洛阳曲剧外,还曾有越调、京梆子(河北梆子)、京戏(京剧)、二夹弦、怀梆、罗戏、蒲剧等。

豫剧的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其中,有歌颂爱国主义的,如《老征东》、《闯幽州》等;有颂扬忠臣良将,如《白玉杯》、《花打朝》、《黑打朝》、《地塘板》等;有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治、赞扬人民反抗精神的,如《反徐州》、《司马茅告状》等;有赞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如《铡美案》、《唐知县审诰命》等;有抨击封建礼教、颂赞婚姻自主的,如《天河配》、《西厢记》等。也有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因果报应和色情淫荡的,如《杀子报》、《阴阳河》、《大劈棺》、《反长安》、《姚刚征南》等。经过历史的荡涤,流传至今的剧目,多为“杨家戏”、“包公戏”、“三国戏”、“神话戏”和“爱情戏”。

洛阳曲剧,1926年正式搬上舞台,历史较短。在初创阶段,演出剧目多是《压塔》、《祭塔》、〈兰桥会〉、〈周老汉送女〉、{柜中缘}等“三小戏”。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才有“三小戏”发展到“袍带戏”,如《反徐州》、《地塘板、《闯王进京》、(呼延庆打擂)等。洛阳曲剧的演出剧目,大多从其他兄弟剧种移植而来,部分属本剧种创作。建国前,洛阳市戏曲舞台上演出的传统剧目,绝大多数是各剧种(包括外来剧种)所共有的,只是个别地方有不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洛阳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剧目多为“外八角”(生、净)为主角。诸如清嘉庆、道光年间(1816---1825年)“活张苍”老盛三演的《盗宗卷》;清咸丰年间(1858年)贾书林(饰蔡阳)、吴忠(饰关羽)演的(斩蔡阳);清同治年间(18邱年)杨松(饰赵匡风)演的《下燕京》清光绪末年(1907年)至民国初年(1917年),苌江演的《反徐州》;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方成演的《搜杜府》、崔大照演的《斩白世奇》、杨小德演的(敬德赶药王)、王随朝演的(唐知县审诰命)、韩小丹演的《头翼州》、爨金声演的《铡美案》包公戏等,皆是如此。

三十年代,因坤角(女演员)登上舞台,以旦角为主角的剧目逐渐多了起采。如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马金风、崔兰田、汤兰香、马元风等演出的《麻疯女》、《三上轿》、《花木兰》、《凌云志》、《西厢记》、《老征东》、《蝴蝶杯》等。这一历史阶段,演出的都是老的传统剧目,没有文学脚本,全系艺人口头流传。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戏曲事业,设置了文化管理机关,培养了剧目创作人才,组织他们对一些传统剧目按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进行了整理改编。使不少戏成了长期保留的优秀剧目。同时创作、改编了大量的古装戏和现代戏。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花打朝 老征东 白玉杯 闯幽州 黑打朝 ,网址:《洛阳戏曲》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3435.html


  • 上一篇:“黄土地上的摇滚”华阴老腔
  • 下一篇:驻马店戏曲演出禁忌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