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安大戏院:弘扬民族传统戏曲
法制晚报讯 在长安街上,长安大戏院安静地矗立着,门口一块简约而不失庄重的京剧脸谱,恰是这家历史悠久的大戏院的金字招牌。戏院坚守传统,一直以弘扬京剧为主的民族传统戏曲、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使命。
长安大戏院在1937年2月开业不久就迎来开门红,而这红火正是名角带来的。其中,奚啸伯主演的《失街亭》、胡菊琴主演的《玉堂春》,大轴金少山主演的《白良关》,深受观众欢迎,成为京城一景。众多名角儿的演出,奠定了老长安在戏院中的领导地位。当时,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吃烤鸭、爬长城,看戏还得来长安。”
老字号戏园子最负盛名
长安大戏院始建于1937年,原址坐落在北京西单商业街,后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迁址于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7号,它南眺北京火车站,东观建国门立交桥,西望东单“银街”,交通四通八达,人文环境得天独厚。
新剧场保留了老戏院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并配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及剧场设施。可容纳近800人的观众厅采用仿明清风格的装饰,前区的红木桌椅,手绘婴戏图案的茶具和清宫食点,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明清时代的戏园子。除前区茶座外,后区有软椅排座,二层还设有贵宾包厢、普通包厢和排座,是一座融古典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剧场。
有着近80年历史的长安大戏院,走到今天,一直延续、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戏曲文化——京剧。它有着二百年的岁月,唱念做打,文武分场,生旦净丑,鼓琴弦箫。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更是卓然无二的艺术珍宝。
长安大戏院自1996年重张以来,坚守传统,一直以弘扬京剧为主的民族传统戏曲为使命。通过长安大戏院这个舞台,传承并向世人演绎200年京剧的历史,其意其味之中传播着5000年中华民族的文明,也是作为老字号剧场经营者、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的梦想。
同时,长安大戏院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环境和气氛,把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优秀剧目引进“长安”,同时也就把更多的观众吸引到了“长安”。
弘扬民族传统戏曲
夜幕降下,华灯初上,宽阔的长安街车水马龙。在东长安街北侧一栋现代化大楼的底层探出一座中国式门楼,这就是长安大戏院。每一位来到长安大戏院门口的人都会发现这里和北京其他剧院不同,门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京剧花脸造型的现代雕塑,它直观地告诉来宾,长安是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殿堂。
北京是全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北京的剧院也是全国之最,但各个剧院的经营风格、管理模式都不一样,长安有自己的特点。1996年,拥有60年历史的长安大戏院将新址选在中国的心脏——长安街上。从重张那天就决定遵循老长安的传统,以京剧、昆曲、越剧、川剧、花鼓戏、梨园戏、秦腔、桂剧等民族戏曲作为主营剧目,其中的重点是京剧。十几年来,长安的戏曲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网址:《长安大戏院:弘扬民族传统戏曲》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2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