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索戏曲人物画的中西合璧之路
■ 朱刚作品《蔡正仁》图TP
◆ 翁思再
戏曲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的一个特殊品种,海上画家程十发、刘旦宅、颜梅华、曲章富和韩氏三兄弟(韩敏、韩伍、韩硕)于此独擅胜场,繁花争艳。
说到戏曲人物画,行内总要提到同光年间的沈蓉圃,他的《群英会》《虹霓关》《探亲》等单幅,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拼接而成的《同光十三绝》长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民国年间出现林风眠和关良,他俩不像沈蓉圃那样完全按照舞台形象写实,而是从不同角度运用虚拟、传神的原则。关良得“意”而忘“形”,造型夸张而荒诞,笔墨简朴而富拙趣。林风眠则借鉴毕加索、民间剪纸、皮影和壁画等,在变形的画面中,探索立体时空同平面的矛盾之解决办法。建国后戏曲人物画名家辈出,但大体上不外乎以沈蓉圃为代表的写实派和以关良、林风眠为代表的写意派两大阵营。
朱刚先生则是这个领域里的新人。他原是油画家,如今在戏曲人物画领域,尝试走一条写实型的中西合璧之路。
我认识朱刚是在1988年,那时他还是某音像出版社的美编,为我主编的孟小冬唱腔《冬皇妙音》设计封面。在与其合作过程中,知其懂戏。
受过系统西洋绘画训练的朱刚,临摹、状物,都有透视的依据,得一“真”字。比如作品《惊变埋玉》,他画的李隆基扮演者是蔡正仁,老观众一看便知。然而他对于剧中人并不是单纯对照描摹,而是在大关节仿真的前提下,在细节上根据需要有所调整。比如《群英会》的周瑜,沈蓉圃是把褶子上的花卉、彩蝶、团花和盘托出,若在朱刚笔下,往往求其大略,忽略细节。所谓“大略”者首先在于色彩,角色若是穿绿,朱刚不会让他出蓝;不过在这“绿”的总色调之下,朱刚会做点别样的文章。舞台真实的色彩结构是一个载体,朱刚通过自己的调整和再创作,使得画笔是能动表现而不是被动再现。
夸张和象征都属于写意范畴,因此朱刚的戏曲人物画是整体上的写实,枝节上有写意,把近代戏曲人物画两路领军人物的风格融于一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刚笔下的《昭君出塞》:王昭君远望塞外,扬鞭催马,风驰电掣,翎子飘舞,裙裾飞扬;可是再看她足下:勾着脚面,方向却朝着来处,隐喻心系家乡,此刻感情非常复杂。此刻主人公上下身相反相成之舞蹈造型,符合京剧肢体上下身“子午相”的原则。
同样是写实,沈蓉圃是工笔、重彩,完全仿真;而朱刚所追求的是笔墨的枯湿和浓淡的表现,讲究色彩变化和用光,有所遮蔽,有所夸张,是真中有“假”。
本文栏目:戏曲资讯,关键词:,网址:《探索戏曲人物画的中西合璧之路》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zixun/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