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日前在“2016上海市新剧目评选展演”中上演了其二稿版本,编剧李莉结合此前首轮试演的社会反响,在人物和情节上做出过调整,有了很大的跃升。上海京剧院就此举办了专家研讨会,力求再有所提高。
《浴火黎明》是一台“红岩戏”。搜索完红岩革命题材的110多部影视作品和100万字的文字资料后,编剧李莉发现这一题材的人物脸谱化程度比较严重。但是,李莉却清晰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临死前提出“狱中八条”的鲜活场景,无比震撼。“这种思考需要被带给年轻人,否则是编剧的失职。”但单一化的脸谱人物显然并不能吸引年轻人,李莉便尝试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中,塑造一抹中间色,她认为,“高大全式的英烈,可能使当今和以后的青年人逐渐疏离这类题材,它将永远僵化,被束之高阁。”
这种关注人性的文学手法在其他艺术领域早已成熟,而在忠奸分明的京剧中,这种创作观念尚浅,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认为,中国京剧的文学性远远落后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导致现代京剧定位不清,处境尴尬,京剧必须介入人们的生活,否则就会成为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反复修改的《浴火黎明》身兼使命,是上海京剧院对中国现代戏曲的一次积极尝试。李莉认为,需要通过这部剧,来厘清现代京剧创作中的一些观念性的问题,这对上海戏曲来讲是很好的开端。
但是,在现代京剧中融入吸引青年观众的元素,不是人物形象稍作变动那么简单。在第二版本的剧作中,依然存在着京剧对文学的排异。《新民晚报》记者朱光认为,《浴火黎明》的创作“太难了”,“如果真的是想给年轻人看,那么他们绝对不是京剧的主流观众,这之间的落差要如何平衡?”在朱光眼中,这个棘手的难题是《浴火黎明》绕不过去的重大考验,另外,怎么在说服观众的同时,保持京剧的程式化,又不影响真实性的表达,也很难。但终归,这是一个现代戏剧“破冰”的好现象。(郦亮)
(摘自 《青年报》)
本文栏目:2016年戏曲新闻,关键词:,网址:《在忠奸分明的京剧中讲人性》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6/3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