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百年的秦腔是秦人、乃至西北五省区老百姓的精神食粮,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成了当地群众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西安今年秋老虎发威,记者冒着暑热用一个星期时间在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彭公村跟踪采访一个最基层的秦腔剧团——长武县文工团,不仅看到了当地老百姓对秦腔的痴迷,更深刻体会到了基层秦腔工作者的甘苦。
百姓钟情县剧团
长武县地处陕甘交界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旱码头,当地海拔偏高,每年大多只种一季庄稼,加之近年来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的增多,麦收之后大的村落都有过庙会的习俗。过庙会最热闹的就是唱大戏。观众大都很懂戏,剧团所到之处往往是观众点什么戏,剧团就得演什么剧目。团长曹香群告诉记者,成立于1956年的长武县文工团是当前日益减少的基层县级剧团之一,曾经为省市输送了武红霞、汤桂琴、张巧云、李扶中、徐福宪、白萍等名家,除了有30多出经典折子戏外,保留剧目有《金沙滩》 《铡美案》 《双官诰》《天河配》《法门寺》《三休樊梨花》《恩仇记》《湖阳公主》等近70台大戏,近年来还排演了根据当地模范人物巨粉娥事迹改编的同名现代戏,以及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柳毅传书改编的同名神话大戏,尤其是根据曾经被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北方小麦育种事业的农业科学家、“三秦楷模”梁增基的事迹改编的现代戏《黄土地上的育种人》,特别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尽管文化体制改革之后县剧团由原来的人民剧团改名文工团,当地群众还是习惯于叫咱们县剧团,亲切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媒婆 哪吒 玉皇大帝一人扮演
生旦净丑是戏曲的最基本行当划分,在西安和国家的大剧院,往往行当划分明确,演员很少跨行当演出。副团长兼主演李延宵告诉记者,基层剧团由于人员限制等因素,演员大多数都是多面手,许多人可以跨行当表演,加之当地剧团擅长演出老百姓喜欢的传统大戏,舞台上角色众多、行当齐全,一出戏里面常常“一赶三”甚至“一赶四”,就是一个演员在一出戏里面扮演三四个角色的并不少见。比如大型神话传统戏《天河配》中一开始扮演玉皇大帝的演员黎红杰,中间扮演牛郎的哥哥,后面又扮演哪吒,在《双官诰》里面又出演媒婆,生、旦、丑三个行当一人担当,往往在熟悉的戏迷里面还能够赢得喝彩。
半夜睡觉被驴拱醒
时值秋老虎发威的酷暑季节,加之今年尤其干旱少雨。此次剧团在彭公镇彭公村连续六天演出11台大戏,每出戏都在3个小时左右。每场演出演职人员都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就位,化妆、摆放道具、调试灯光、乐队。由于是户外舞台演出,后台既无电扇,也没有空调。表演文戏还好一点,演一些武戏,比如《金沙滩》,为了塑造英雄的威武形象,台上十多个演员全都要穿上大靠。演员不仅要穿上厚厚的戏服,还要贴身穿上戏曲专业叫做“胖娃”的类似于厚棉袄的内衣,全身服装有十多公斤,观众穿短袖短裤看戏都热得汗流浃背,演员还要在强烈的聚光灯下展开激烈的武打表演,他们所承受的暑热不难想象。在乡间演出,剧团遵守不接受个人吃请、搭红和其他馈赠,吃住大都自行解决。往往每顿饭就是一碗烩菜、两个馒头。住有时候在村委会会议室,有时在老乡废弃的屋子。现在时逢暑假,彭公村将小学教室腾出来,演职人员用课桌凳子架上门板当床。一个演员说这是他们在外演出最好的居住条件。有一年冬季在甘肃演出,住在一农户人家的驴棚里面,半夜驴子缰绳开了,演员被驴子用嘴拱醒了。虽然如此辛苦,登台后看到观众痴迷的神态和满意的笑脸就化解了大半。(记者/尚洪涛 实习生/邓晓凤)
本文栏目:2016年戏曲新闻,关键词:,网址:《基层秦腔人的苦与乐》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6/3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