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2016年戏曲新闻 >

传统戏曲正走进一个大时代


       4月中旬,由昆曲名家蔡正仁领衔的传统剧目《铁冠图》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一票难求;再上个月,京剧程派传人张火丁在北京上演程派名剧 《荒山泪》,880元的票被叫价6000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主办的东方名家名剧月,15场演出中不少场次都出现门票售罄,其中上海昆剧团的典藏版《牡丹亭》甚至在开演前3个月就已经被一抢而空……

 

       市场反应是衡量一门艺术繁荣与否的最直观的晴雨表。种种迹象表明,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开始,随着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一年多来,一度冷寂的传统戏曲出现了回暖和复苏。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传统戏曲演出场次达到5943场,比上年增长7.1%;观众近2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创下近5年来新高。

 

       “十三五”期间,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被正式列入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未来可期,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戏曲,正在迎来自己的大好时代。

 

       戏曲复苏,源自传统文化价值获得更广泛认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认为,传统戏曲升温,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全社会得到重新发现和认同。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而戏曲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和重要载体。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到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包括中国京剧艺术节取消评奖环节,以及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直接推动了传统戏曲发展良性机制的不断形成。

 

       取消评奖被视为戏曲领域一项重大举措,对院团形成了很好的导向。以前人们总是担心没有奖项,院团排戏就没有积极性。事实证明,这反而有助于戏曲界更多从艺术本体出发开展有益的尝试。仅以上海为例,过去一年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先后以新剧目进京展演和小剧场戏曲节创新表演的方式,探索戏曲在当下如何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新剧目展演汇集了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属院团的6台新创剧目,在立足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尝试拓展题材,突破程式,受到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戏曲的保护与传承视为重中之重,使得业界对于传统价值的认知有了重要转变。“以前一说到创作,就是排新戏。但对于舞台艺术来说,经典作品的当代呈现,实际上也是创作的应有之义。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戏曲舞台上,多了很多传统剧目的复排、移植和改编,说明我们已经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傅谨这样对记者表示。而上海昆剧团在今年选择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上海京剧院相继启动青春版《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的排演,都为傅谨的这段话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本文栏目:2016年戏曲新闻,关键词:,网址:《传统戏曲正走进一个大时代》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6/32489.html


  • 上一篇:“杜叔说戏”让你一小时看懂京剧
  • 下一篇:合肥第四届戏曲票友大赛鸣锣开唱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