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同年中央召开全国戏剧工作座谈会,中央对于繁荣戏曲艺术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梨园行里的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派第六代嫡系传人谭孝曾说自己有幸参加了两个座谈会,深受触动,也深受感动。在3月7日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休息的间隙,他打开话匣子,与记者聊起了戏曲的传承发展。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创立较早的京剧流派,自19世纪中后期谭派初创以来,至今已是六代嫡传。时至今日,京剧已有200多年历史,谭氏家族便经历了170年,七代40余人先后投身京剧事业,创立一门艺术派系并且传承下来,成为梨园界的佳话。在别人眼里或许是羡慕、钦佩,可在谭孝曾心里装的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他始终关注的是如何演好戏、教好戏,把京剧和谭门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我从事京剧艺术50多年,生长在戏曲世家意味着我必须搞京剧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时刻在肩,这几十年中,除了完成自己平时的演出、创作,还给学生上课,给青年演员排戏,替父亲给我的师兄弟们讲戏授艺,去年我又收了6个徒弟,更感觉身上担子重大,尤其在中央这么多利好政策的大背景下,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深思。 ”谭孝曾很感慨地说。“京剧是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不是批量生产,目前面临的就是传承发展的问题,可关键是缺少接班人,没有角儿,呈现不了好的艺术,在戏曲教育方面师资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就高不了,过去的老式的科班学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甚至是流派,比如马连良、叶盛兰,包括我祖父谭富英。 ”谭孝曾认为那样的教学制度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不完全是糟粕。
一年有一半时间放假能练出角儿吗?
目前一些艺术院校的情况是,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先被剧院挑走,“生、旦、花脸都挑得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留校当老师了,至少这已经成为戏曲行里的一种现象。而且到剧院的学生也不是直接上台,还需要进行二次培养,我觉得还不如过去剧院办的学员班,团里的老先生和孩子们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地面对面交流,学员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跟着先生在后台观摩演出、观摩化妆。 ”谭孝曾是1967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师从王少楼、杨菊芬等学习老生戏,跟着诸连顺、徐元珊等学习武生戏,“听说我在戏校的老师是王少楼先生,我祖父谭富英说了句‘王少楼先生红的时候,我还什么都不是呢’ 。 ”谭孝曾认为现在的戏曲教育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尽管现在专业院校里有不少名师,但管理很松散,学生自我要求不足。 ”他回忆起自己当年学戏的日子,“早晨天没亮就要到梧桐树下喊嗓子去,喊完嗓子练功,练完功才上戏课,这是京剧演员能够长成的规律,据我了解现在的一些学生中午12点还没起床,如果时间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学习质量了。 ”
本文栏目:2016年戏曲新闻,关键词:,网址:《谭孝曾:京剧演员要用一生在舞台上修炼》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xinwen/2016/3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