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遏云,女,生于1923年,长安县斗门镇人。父亲孟光华是易俗社第二期的学生,工须生。
她9岁随父学秦腔,15岁时已小有名气。她不仅是近现代秦腔舞台上最早的女演员,而且在艺术上创造了男旦转向女旦的制高点和里程碑……
孟遏云那天下午4点出门,长期雇着的黄包车夫早早等在门口,等她一坐稳,车夫和往常一样,拉着车往剧院弓腰小跑。这是1949年6月下旬的一天,红极一时的秦腔坤伶孟遏云因战乱停演两个月后,又重新回到舞台上。30多天前,西安刚刚解放。
解放前后那段时间,孟遏云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变化。西安解放当天,孟遏云呆在家里一天没出门,她花110块大洋买来的养妹孟小云胆子比较大,跑到莲湖公园看小人书。
登台 在陕开辟先河
孟遏云不但在陕开了男女同台演出的先河,还创造了男旦转向女旦的制高点和里程碑
如今在西安,能说清孟遏云经历的老戏迷已经不多了。能够见到的资料里,对孟家解放前的情况只勾勒了一个大概轮廓。
1912年,时任陕西都督府修史局总纂的李桐轩、同盟会成员孙仁玉一起创建了易俗社,“编演新戏曲,改造新社会”、“不专以营业为目的”、“以补社会教育之缺陷”,拉开了“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新秦腔帷幕。
易俗社的成立,改变了陕西人对梨园行当“恶劣淫秽,败坏风俗”的印象,也吸引了一批家里贫困又苦于没有出路的青年前来学艺。孟遏云的父亲孟光华是易俗社第二期学生,工须生。
1923年,孟遏云出生。在比较开明的易俗社学习过6年,孟光华决定不给女儿裹脚,并让她学唱秦腔,而此前台上所有角色都由男性扮演。
以往的戏曲界,女演员又称坤伶。秦腔自古不设坤伶,认为女孩唱戏对戏班不吉利,而孟遏云9岁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开始学秦腔,很快就能自娱自乐演出一些剧目。
真正想登台,遇到了大问题,没有剧社愿意收女演员,连“移风易俗”的易俗社都不接纳。孟光华不得不领着孟遏云到外县搭江湖班子。
1932年冬天,三原县城隍庙的老戏楼,汽灯沙沙的喷气声和一阵开场锣鼓后,从绣花帐幔后面迈着细碎云步上台的竟然是个小姑娘。
小姑娘一亮相,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顿时没了任何声响。当小姑娘“奴本是峨眉山白蛇修炼,修就了五百年白衣大仙”清亮的唱词一出口,台下就爆起了叫好声。
登台的小姑娘就是孟遏云,天生一副好嗓子,台风又端庄雅丽,小小年纪就有大家风范,一唱就唱红了关中。孟遏云的出现,不但在陕西开了男女同台的先河,还在艺术上创造了男旦转向女旦的制高点和里程碑。
本文栏目:名家轶事,关键词:,网址:《孟遏云的悲喜人生》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mingjia/yishi/2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