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山10月20日电 (黄莹)20日来自两岸的40多家曲社共聚昆曲发源地昆山千灯,在第三届秦峰曲会上以曲会友,吟咏较艺、竞技演唱,再现昆曲明清雅集盛况。
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千灯镇是昆曲鼻祖顾坚的故里,“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便始于此,被著名昆曲评论家白先勇誉为“昆曲仙乡”。作为每两年一届的昆曲盛会,除了曲社交流、曲友曲会活动,还会举行昆曲研讨会,总结昆曲传承经验,探讨昆曲存活现状和发展战略,探索保护传承昆曲的新途径、新方式。
在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昆曲“知音”中,有90岁高龄的老戏迷,也有刚进学堂的孩童,因曲结缘,汇聚一堂。情之所至,曲友们会随性在石板街上,古戏台前、顾坚纪念馆内开嗓唱上一段,在飞檐翘角的古镇背景下,别有一番雅韵,笛乐之声也令整个慢步调的古镇鲜活起来。
在为期三天的曲会期间,除顾园曲韵,还有苏昆折子戏专场等活动。而当晚的一场小昆班汇报演出,精湛传神的演出更是令人折服。《牡丹亭·惊梦》、《孽海记·思凡》、《长生殿·小宴》,小学员们将剧中人物演绎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对“小梅花”李雨婷而言,“学习昆曲是最快乐的事”。指导老师徐允同介绍,一招一式都是小学员们日复一日、刻苦练习才成形,通过手、眼、身、法、步,将情景剧情表现出来。如此,在表演《游园》时,不但能欣赏到杜丽娘和春香优美的唱腔和身段,还能感受到满台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春色。
望着曲迷济济一堂的剧院,台湾学者洪惟助感叹,“90年代来大陆,昆曲演出基本没有观众,如今两岸联演更多了,每有演出,至少能有八九成的观众,演出过程中观众反应也很热烈,这是共鸣,证明大家看懂了。曲迷是昆曲延续的最大助力”。上世纪90年代,洪惟助与几位昆曲爱好者发起了“昆曲传习计划”,组建了台湾第一个专业昆剧表演团体——台湾昆剧团,使昆曲这一脉在台湾绵延至今。
他呼吁,昆曲传承还有许多“考古”工作要做。“几百年来,昆曲传承的精华便在折子戏,昆曲的文学性、音乐性、舞台的表演性都在经典折子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明清鼎盛时期,昆曲有折子戏近3000折,到‘传’字辈还有600多出,如今就剩100多出”他寻访了大陆与昆曲有关的所有地方,发现许多老艺人还隐藏在民间,“昆曲保护与传承,单单名师收徒还不够,须抢救这些即将消逝的绝技,昆曲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栏目:昆曲新闻,关键词:,网址:《千灯秦峰曲会再现昆曲雅集盛况 专家吁挖掘民间老艺人》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kunqu/zixun/2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