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新人勇挑大梁 戏曲走出阴霾


11日,深圳·安庆黄梅戏艺术周拉开序幕,黄梅戏艺术剧院的成员将在随后的一星期,于深圳大剧院为观众献上四部经典大戏和两台小戏。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不过却有很多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的获得者。

黄梅戏艺术剧院总监、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戏曲不能“绝后”,需要老艺术家的退让与师承。

安徽老乡齐捧场

此次演出总策划、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熊辰龙表示,开始时他们曾担心上座率的问题,但其实在深圳宝安的安徽人听说就有60万,有的企业家老乡还买很多票送给朋友。

对于传统戏曲面临的艰难环境,黄新德也毫不避讳,“很多艺术类团体,都遭遇票房、市场和观众的困境,这不奇怪”。

黄新德还提到,最近去北欧讲黄梅戏,其中两个国家的听众还较多是土生土长的华侨。他没想到演讲的效果挺好,还有很多人会唱黄梅戏。在黄新德看来,年轻群体确实对于黄梅戏比较生疏。“所以年轻人不了解黄梅戏,可能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要努力,不能失去他们,光靠老剧迷那叫维持”。他说。此次的深圳·安庆艺术周也旨在进一步打开黄梅戏市场,将上演《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还有几部是新作品。

新人接力黄梅戏

此次演出另一大特色是新人挑大梁。据熊辰龙介绍,演员平均年龄约27岁,四台大戏也都是青年演员领衔,这是前所未有的。在艺术周的新闻会上,他着重介绍了年轻演员,而对于包括他在内的老艺术家,则介绍得相对简短。“这次主要就是要推新人、出新品”。

同样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黄新德对熊辰龙等人的付出非常认可,他说这一群人,水平是很高的,却能主动让出舞台,令人敬佩。

这次演出的新人,有不少“80后”、甚至是“90后”。熊辰龙的女儿、去年央视“全国寻找七仙女大赛”金奖获得者熊东旭1991年出生。虽然年纪轻轻,但这些青年演员有的还是国家一级演员以及梅花奖的获得者。

“2005年我们剧院成立后,全力栽培新人,开设了黄梅戏公馆,就像话剧的小剧场,锻炼青年演员”,熊辰龙介绍说,这个小舞台一年365天都在演出,年轻人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很多人都从这里走出去。

戏曲会走出阴霾

不能断层,是黄梅戏艺术剧院始终在思索的问题。但就现实而言,学黄梅戏的人少,要混出头更难。“很多剧种都是如此,上海越剧院不要学费,结果还是招不到人”,黄新德说,就是因为太苦了。

而在戏校学黄梅戏的,最终能上舞台的几率也很低。此次参演的青年演员郑玉贞就说,他们当年班里40个人,最后只有4个进了剧团。而更多的人是转行,很多人去的企业与戏曲八竿子打不着。

郑玉贞之所以选择黄梅戏,是出于从小就喜欢听、喜欢唱。而熊东旭的选择,还要加上黄梅戏世家耳濡目染的因素。但其实她的父母并不希望她学,因为作为过来人,其中辛酸,知根知底。但拗不过,熊东旭还是选定这个行业。一路走来,她开始理解父母的话,知道舞台不止意味着“光鲜亮丽”,还意味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她还是坚持走了下来。

老一辈的传承、新一代的接力,这个剧团的坚守让黄新德大为感动。他表示,让年轻人和年轻观众一起成长,用心良苦,也希望能达到效果。对于黄梅戏的未来,他显得较为乐观,他认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戏曲会走出阴霾”。(记者 马化展)(摘自 《羊城晚报》)


本文栏目:黄梅戏新闻,关键词:天仙配 女驸马 黄梅戏艺术剧院 ,网址:《新人勇挑大梁 戏曲走出阴霾》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xiqudaquan/huangmeixi/zixun/6010.html


  • 上一篇:“安庆黄梅戏艺术周”启幕
  • 下一篇:韩再芬:到了80岁仍要为黄梅戏服务

  • 天仙配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