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黄梅戏解放后第一次演出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


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黄梅戏解放后第一次演出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

余俊

一九四九年四月,渡江战役胜利后,原皖西军区一、二军分区合并为安庆军分区,进入安徽旧省会——安庆市。我们军分区文工队大部分同志都是安庆地区参加革命不久的学生,对家乡的黄梅调都能哼上几句。在排演歌剧《军民一家》、《王克勤班》、《血泪仇》之后,为了配合土改、反霸、剿匪等任务,决定恢复上演歌剧《王贵与李香香》。这个剧本是四七年底二野三纵文工队(即皖西军区文工队)的辛鹰同志与王兆乾同志在大别山舒城县的河棚子改编的,原用郿鄠调演唱。我们开始也是按郿鄠调唱的。在农村演过几场,农民说“戏好是好,就是腔调听不懂。”这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过去部队在北方作战,为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运用了陕北、河南等地的民歌、戏曲,而今天已转战到南方,为什么不继承延安的传统,学习和运用南方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呢?于是,王兆乾同志将剧本加以改写,配上了黄梅调的曲调和安庆一带的民歌。这样,在解放后的一九四九年九月,第一次用黄梅调排演了现代戏。当时,我们文工队有个初具规模的铜管乐队和一个民乐组,便组成了个中西合璧的伴奏乐队。最困难的是打击乐,我们没有内行的打鼓佬。太湖刘家山铺参军的陈金瓯同志能在一张太师椅背上,一面挂着小锣,一面挂着大锣,椅面上摆着鼓,一个人操纵三件乐器,打出二四六槌等简单的鼓点,便成了我们的打鼓佬。我们又请来了民众剧院的饶广胜给他辅导。戏很快就排出来了。唱腔基本上运用黄梅调的平词、八板、火工等,只有演王贵爹的王兆乾同志唱的是改编的民歌“虞美人”调。

  第一场演出是在旧安徽大学大礼堂(现在安庆师专礼堂)。我们还邀请了安庆市文艺界的同志来看戏,丁老六、吴来宝、桂月娥、王文治、饶广胜等黄梅戏工作者都到后台向我们的演出祝贺。以后又在安庆吴樾街民众剧院公演了几场,由于黄梅调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尽管我们都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仍然座无虚席,受到了文艺界和部队领导的鼓励和好评。

在安庆演出几场之后,便下乡演出了。当时,农村的土改、反霸斗争正如火如荼,我们挑着汽灯幕布, 背着服装、道具,每到一处就自己动手挖土搭台, 当晚演出。为了配合土改,最后又加了一场斗争崔二爷的戏,香香在会上对崔二爷的控诉,收到了强烈的现场效果。我扮演崔二爷,愤怒的观众往往向我掷石子,吐唾沫,真有点吃不消。但作为一个演员,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又怎能不兴奋呢?我们的第一站是总铺,以后沿路演出,到了怀宁、桐城、潜山、岳西的广大城乡,有时要演两三场。演完戏,群众开大会,而我们又打起背包到下一个点演出了。就这样,演出了几十场。

扮演香香的是参军不久的汤桃同志,那时才17岁,与我既是同乡, 又较熟悉,在排演“调戏香香”这场戏时,都拿不下情面,也就是说“不能进入角色”。担任导演的队长,怎么排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演出这场戏时,指导员暗地要汤桃真打我一个耳光,汤桃照办了。我在台上被打,那种拿不下情面的感情消失了,真的撒起泼来。演出后,都说这场戏演得比往常好。可是我的耳朵却流了血,经卫生员一检查,说是李香香打伤了崔二爷的耳膜。


本文栏目:戏曲新闻,关键词:血泪仇 王贵与李香香 ,网址:《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黄梅戏解放后第一次演出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news/201907/38125.html


  • 上一篇:河南省艺术家巡回演出走进墨玉县
  • 下一篇: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进京演出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