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朵花——赞晋中青年晋剧团侯玉兰和张鸣琴的演唱艺术
看了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来省城汇报演出后,高兴地看到我省又有一批基础较好、前途远大的青年演员成长起来了。从我所看到的几次演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衣侯玉兰和须生张鸣琴。
侯玉兰在唱腔和表演艺术方面的特色是充满着感情而且富有表现力。在唱腔方面,她师承张增元(艺名尧重旦),继而学习程玉英,同时也受到牛桂英的影响,是所谓程(玉英)派的“嗨嗨腔”。但侯玉兰并未仅止于对“嗨嗨腔”的模仿,而是有所发展、独创的。她善于根据剧情、根据剧中人物的感情运用这种腔调,有时痛快淋漓,有时则委婉飘逸。在《教子》(扮演王春娥)、 《下河东》(扮演罗氏)等几出戏中,她的几段大段的唱腔,听来清新悦耳,好像那腔韵中散发着砂糖似的甜味。如在《教子》这出戏中,当王春娥因薛英哥口出恶言顶撞了她,她打断机头狠心要出走,而老薛保跪到她面前苦苦哀告时,她那连着声“啊、啊 … … ”的叫板,就非常准确而充分地表现了王春娥当时那种哭哭不出,喊喊不响,气怒、‘悔恨、憋闷、无可奈何而又不得不再执鞭教子的那种丰富的感情。
在表演方面,侯玉兰的特色是朴素而风雅,自然而动人,毫无表面做作之感。《教子》虽是一出很不容易演好的功夫戏,但她能表演得很好,如在最后三娘要打薛英哥时,那种恨铁不成钢、气怒欲打而又舍不得打的心肠,终于在那重打轻放,始打后抱的一刹那的精彩的表演中,把这位贫居寡守、立志教子成人的三娘,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晋中专区青年晋剧团的须生演员张鸣琴,在唱腔、表演艺术方面的特色是刚劲爽朗,富于激情,唱得响亮、好听,可谓刚、脆、亮三者俱备。可以看出,张鸣琴在继承优秀的中路梆子须生演员的演唱艺术方面,下过一番功夫。张鸣琴最初师承周玉如(艺名晋南红),以后又经过王永年等师傅的传授,近来又以丁果仙同志为师。她在学习丁果仙的唱腔、行韵、道白、表演方面,有不少地方是很有成效的,以至我在看她的演出时,常常想起青年时代的丁果仙。这一点,对于一个青年演员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共同的规律。青年演员在学习传统艺术,在学习自己所崇拜的著名前辈艺人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即:不像― 像 ― 不像。他们在开始学习时,由于幼稚,自然一时不容易学像,经过师傅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模仿,有点像了。这时,便会得到称赞和鼓励,而他们自己也便以学得像而感到光荣。直到学得像了,他们自己和观众却又觉得不满足了。
于是,有出息的演员便在这时候,就开始了根据自己的条件,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也只有在这时候,他们才敢于看出自己的师傅的某些缺点,或是由于某些缺点而使聪明的师傅形成了他自己的特点。而在过去,他们有时是把这些缺点也当作优点来致力模仿的。然后,他们便在这个基础上 ― 这当然是极重要的基础 ― 大胆地开始了自己的独创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时候还难免使人觉得:还有些像,但这却是一个关系到一位演员的艺术生命的最重要的阶段。只有在这时候比之以往更加勤学苦练、苦心钻研,广泛地吸收、消化前辈的优长,使之成为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再加以大胆的革新、创造,才能达到艺术的纯熟境地。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觉得年轻的张鸣琴虽然也不可离开这种规律,但她却在尽快地走着这条学艺之路。同时,她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创造、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面部丰富多样的表情,唱腔声韵中所表现的人物的内在感情的流露等方面已经加以重视,并将达到更纯熟的地步。张鸣琴今年才二十三岁,她有一副很好的嗓子,又有一种好学精神,从她的各种良好的条件看来,我以为她是一位基础好、有前途的中路梆子青年须生演员。愿张鸣琴同志和侯玉兰同志经过这次到太原的演出而更加努力于艺术创造,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演唱艺术水平。
同时,也预祝在晋中专区中路梆子的青年一代演员中,开出更多、更大、更艳、更红的艺术花朵。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太原
本文栏目:戏曲新闻,关键词:教子 王春娥 张鸣琴 ,网址:《赞晋中青年晋剧团侯玉兰和张鸣琴的演唱艺术》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news/201906/3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