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落下帷幕


24日晚,随着陈派经典《宇宙锋》在武汉剧院的演出,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落下帷幕。这场汉剧嘉年华以纪念陈伯华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启幕,贯穿以一个月的全国汉剧大展演,并以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走近市民身边。

全国汉剧院团“回娘家”重启交流平台

“这次我们算是集体回娘家了,兄弟姐妹们又连接在一起了。不然我们怎么会想到,远在福建龙岩、陕西安康还有汉剧。”荆州市艺术剧院在汉剧节上演出了新编大戏《优孟衣冠》,副院长曾路早早就来了武汉,从第一场展演开始观摩,“我们10多个院团建了个群,这些天都在计划着,以后要加强交流,可以互相去对方的城市演出、学习。”

巴陵戏被誉为“岳阳三绝”之一,但无论声腔、板式、身段都与汉剧一脉相承,只是在方言上有所不同。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陈新就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巴陵戏老艺术家潘云霞曾与汉剧大师陈伯华同台演出,巴陵戏还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从汉剧中移植了《状元媒》。在巴陵戏的新编古装剧《今上岳阳楼》中,更有武汉汉剧院作曲家李金钊参与作曲,汉剧名丑侯宝耀参与主演。但巴陵戏自上世纪50年代后,就鲜少在武汉演出,这次剧院特意带来了传统老戏《薛刚反唐》,并希冀由此与汉剧重启密切的艺术交流。

在此次汉剧节上,共有来自广东、福建、陕西、湖南、湖北等地的10余个汉剧院团带来了22场演出。其中,《刘备招亲》《蝴蝶梦》《伯公灯》等在“一剧一评”中都获得了专家们的好评。

汉剧有了“00后”传承者

一出青春版《白蛇传》,虽然开场就遇到了剧场断电的小故障,但舞台上的“00后”演员们却能淡定从容地继续演唱,并在故障排除后再度迅速进入状态。4月19日,武汉汉剧院校外班的40余名毕业生在汉剧节上集体亮相。他们自2012年起学戏6年,距离汉剧上一次规模招生已经过了16年,也是目前最年轻的力量。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们的演出却吸引了大批汉剧迷,将人民剧院挤得满满当当,更得到戏迷们的一致点赞。

汉剧传承者有了新生代,观众中也出现了很多稚嫩的面孔。在多场演出中,都能见到年幼的孩子陪着家人观看。在东湖牡丹园,3岁半的李奕安一路跟随着演员们,汉剧优美的身姿和唱腔让这个“10后”孩子着了迷。

无独有偶,荆州市艺术剧院自2016年排演新编大戏《优孟衣冠》以来,也惊讶地发现,“每场演出一半以上是大学生等年轻观众,有些人还会一看再看。”

“民众乐园看戏的记忆回来了”

不少老武汉对民众乐园里名角云集的戏曲氛围念念不忘,而本届汉剧节不仅有剧场里的大戏演出,更通过20场惠民演出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汉剧响遍武汉三镇。

3月24日汉剧节开幕当天,在武汉博物馆里以历史图片、陈伯华曾使用过的戏服等,向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诞辰100周年致敬。同时,票友们也走进洪山广场、香港路、黄浦路站、大智路地铁站,用快闪的形式展示汉剧独特的“十大行当”。4月12日,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荔等则在东湖牡丹园上演了一出实景版的陈派经典《百花亭》,贵妃和牡丹相映成趣,新鲜、沉浸式的体验,让演员、市民都感受到了汉剧的雅致美感。

而在这一个月中,武汉汉剧院的演员们还走进黄鹤楼、汉街、汉口江滩等地,为市民和游客演出经典折子戏,并在北湖小学等中小学中为孩子们介绍汉剧。多个票友社团也借此机会走进剧场和社区,带来一场汉剧嘉年华。(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叶琴/许晓玲)

(摘自 《长江日报》)


本文栏目:戏曲新闻,关键词:状元媒 陈伯华 宇宙锋 ,网址:《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落下帷幕》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news/201904/35601.html


  • 上一篇:柳琴戏:长在沂蒙山区,演进群众心里
  • 下一篇:“一轮明月”追忆京剧大师杨宝森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