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新闻 >

抢救濒危剧目 重在敢于攻坚


4月7日晚,天津京剧院新近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战濮阳》在滨湖剧院成功首演。这台本是经典之作、却日渐冷门的武小生戏重见观众,再一次引发了对“抢救戏曲濒危剧目”的思考。

流失经典剧目


也流失艺术生命力

“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前人常如此形容中国戏曲剧目之丰富。然而,戏曲艺术流传至今,依旧活跃在舞台的剧目日渐减少,有些技艺、技巧也随剧目而“失传”。剧目流失严重,有的是因为其本身质量不高、没有传承价值,有的则是因为表演难度太高、需要不断勤学苦练和舞台实践才能成就,而基于多方原因,现今的演员很难“拿”下来。因此,许多曾经耳熟能详、红极一时的经典之作,渐渐地只存在于老艺术家、老戏迷的口中,当下的京剧观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京剧爱好者,无缘在舞台得见。

“经典剧目流失,也是这门艺术生命力的流失”,越来越多的梨园人意识到:抢救濒危剧目刻不容缓。2017年,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组织发起“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首批共扶持二十余部剧目。当年,天津京剧院挖掘整理了李多奎先生代表剧目《目连僧救母》中“滑油山”“游六殿”两折。老旦的甩发、跪步等繁重表演,以及口含银灯的高难演唱技巧,令老戏迷感慨,令新戏迷赞叹。

挖掘最具标准


最有讲究的经典剧目

京剧《战濮阳》是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先生的代表剧目,然而此剧近些年舞台鲜见,即便演出也多为片段节选。叶盛兰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说,《战濮阳》是京剧小生武戏中最精华的剧目。武小生扮演的吕布、武花脸或武生扮演的典韦、铜锤架子两门抱的曹操、正工老生扮演的陈宫,每个人物的表演、唱念、武打,一招一式都有讲究、有内容、有目的性,在京剧武戏当中最讲究规范,最讲人物性格、四功五法,代表着京剧表演的最高标准。这出戏以吕布和典韦的“对戟”为核心,对戟的武打可谓绵里藏针,吕布抬戟如针绣,横戟似蛟龙,骁勇中见霸气;典韦持双戟虎背熊腰,气势磅礴,刚烈中见虎威。

这出戏对整体表现的难度、对演员要求的高度均属顶尖级别。叶少兰认为,像这样能够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端剧目,挖掘整理出来非常有意义。既是挖掘,就要挖掘这些最有“准谱儿”的剧目。弘扬传统艺术,就是需要这些最有代表性、最具艺术标准的戏。

这一次,叶少兰将这出《战濮阳》倾囊相授给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焦鹏飞。说起戏来,叶少兰事无巨细,每个人物的服装、扮相、相互间的眼神、上下场的方向等面面俱到。“演戏,不光是学会了,更要学对了。继承好了才能发展。”

不断实践


把经典剧目保留下来

抢救濒危的传统剧目并非易事,老艺术家的传授、可参考的资料、条件优异的演员等缺一不可。为了排成《战濮阳》,天津京剧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年初,该剧响排,众多专家前来审看,给予了充分认可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而后,剧组全员在诸位老师、专家的指导下继续打磨。4月7日,这台几十年未在津门演出的剧目,终于和观众见面。

首演当天,叶少兰也特地来津观看。演出结束后,叶少兰给全体演职员以肯定的掌声,并语重心长地道出心声:这出戏要求比较高,对剧院、对演员都是考验。天津京剧院群策群力,勇于担当《战濮阳》这样的戏,很不简单,短时间内排演出来,很成功。挖掘传统经典,就要有这种敢于攻坚的精神。天津京剧院能把《战濮阳》搬上舞台,是一种贡献。像这样的戏,当我们这一代人唱不动也教不动的时候,如果年轻一代学会了,那么他们就可以继续再教──这就是传承。如果这个戏没人会、没人演、失传了,那又何谈继承、何谈发展呢?现在挖掘、整理出来了,千万别搁下,更要不断实践,把这些经典剧目,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则奇说,出于传承京剧艺术、丰富京剧剧目和流派、培养京剧人才等方面的考量,我院通过申报“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以及“名家传戏”等项目,积极对濒危剧目进行挖掘。本月中旬,还有一出丑角剧目《祥梅寺》也将录像,之后再做进一步加工与提升。(记者 刘莉莉)

(摘自 《天津日报》)


本文栏目:戏曲新闻,关键词:叶少兰 战濮阳 滑油山 ,网址:《抢救濒危剧目 重在敢于攻坚》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news/201904/35089.html


  • 上一篇: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奉献文武好戏
  • 下一篇:聚焦当代成沪上民营院团的自觉选择

  •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