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的是粤剧,长大了粤剧就是家。 ”3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为2019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开幕季专场演出期间,谈到戏曲对于华夏子孙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时,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颇为自豪地说,“海外有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我去过许多国家演出,确实有这种感受,粤剧是海外华人友谊的桥梁、情感的纽带,是乡音、乡愁。 ”
张建峰、张馨月、王平、孟广禄、裴艳玲,林为林、王芳、杨凤一、王振义、蔡正仁、谷好好、吴双,龙红、杜欢、萧雅、曾昭娟、方汝将、李树建,李淑勤、姚志强、黎骏声、陈韵红、赖琼霞、丁凡、蒋文瑞、欧凯明、崔玉梅等27位梅花奖艺术家先后登上于今年1月20日正式启用的西九戏曲中心的舞台,上演了京剧折子戏专场、昆剧折子戏专场、多剧种折子戏专场、粤剧折子戏专场。
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介绍,四场演出的剧目经过了精挑细选。首先是选择代表性剧种,除了香港观众的家乡戏粤剧,京剧、昆剧最具代表性,在香港接受度也较高,其他剧种则是南北兼顾。其次是选择经典剧目,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观众对传统的、古老的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仅以名家名段的形式呈现,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选择的剧目有的是传统戏,有的是整理改编的老戏,上演其中经典、完整的一折。再次是力求风格多样,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有典雅的昆剧,有极具民间性的赣南采茶戏,有多声腔剧种瓯剧,有的以唱为主,有的以打为主,有的文武兼备,有热闹的群戏,也有个人技艺的展示,有轻喜剧,也有悲剧。
最经典的剧目,给最会看戏的观众
“我自己每年来香港十几次,我和整个剧团一起会来两三次,香港的观众最会看戏、最礼貌,剧场最静。 ”欧凯明说,香港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令他感到惊讶。“每次演出都有很多年轻人来看,我去大学城演出,很多第一次来的年轻人会说,原来粤剧那么好看。我们以现代人的戏剧思维、对舞台的新的理解,为年轻人做了一些改良,比如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左右、不关幕无间场,节奏、样式、灯光、舞美倾向于明快,我观察他们,问他们比较起来怎么样,他们会说,还是喜欢传统戏,欣赏起来有力度、有历史感,新戏也喜欢,但传统戏更震撼。 ”
“我隔一段时间就来给香港观众汇报一下。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馨月说,“之前来香港一般会演一些梅派代表剧目,香港戏迷对原汁原味的传统唱段非常有感情。 ”张馨月能感受到,香港的观众懂戏,不是一味地鼓掌、叫好。“演出结束后,有的戏迷会等着我出来,跟我说,他记得我唱的某个字、某个腔,他认为应该是怎样的,提出建议,这是对我最好的帮助和爱护。 ”
越剧表演艺术家萧雅这次作为唯一的民营剧团代表,第一次跟随梅花奖艺术团来到香港。她选择了尹派经典剧目。“这段《何文秀·算命》极具戏剧性,也极具艺术性,我的恩师尹桂芳先生以评弹音乐元素融入算命的唱段,非常动听。 ”萧雅说,上世纪80年代末她曾经到过香港,当时演的是《盘妻索妻》 ,“听说香港观众很斯文,看完戏拍拍手就好,可是那天演完之后,观众涌到舞台上来和我拥抱,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昆剧表演艺术家杨凤一去年曾给香港演艺学院的同学们作讲座,结合京剧、昆曲知识,教了身段、剑舞。她说香港观众的眼睛很厉害,欣赏水平很高。“这些年在香港、台湾地区演出,收获了一些中学生尤其是女孩子的喜爱,昆曲从文学底蕴到舞台呈现,以至于演员表演都非常古典、文雅,我和台湾的中学女生交流,她们说,昆曲词美,学唱一点,对自身气质有很好的帮助,会更淑女。 ”
面对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杨凤一认为,戏曲的推广需要有所侧重,“在港澳台地区,观众非常注重传统,我们会以传统剧目、传统的舞台呈现为主;西方观众中有的非常喜欢‘一桌二椅’ ,甚至是在我们看来老到‘掉渣’的剧目,有的就很喜欢跨界、混搭,喜欢时尚的戏剧;对于内地观众,我们需要贴近生活、适应现代审美需求。 ”
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介绍,西九戏曲中心已经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签订了交流合作意向书,今年5月,上昆将受邀在戏曲中心上演《临川四梦》 , 9月,还会在这里上演小剧场戏曲作品。她说:“今天,全国各地的昆曲观众欣赏水平、审美趣味已经比较相似,他们都尊重、热爱传统文化,文化素养比较高,演出时剧场里鸦雀无声,这种氛围正是观众审美素养提升的表现。 ”
本文栏目:戏曲新闻,关键词:折子戏专场 何文秀 杨凤一 ,网址:《“梅花”盛开,香江之畔洋溢中华戏曲美》地址:https://m.xiquwenhua.net/news/201903/34675.html